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2|回复: 0

2011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卷点评

[复制链接]

6609

主题

6609

帖子

410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100
发表于 2016-7-22 19: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1年的高考已经落下了帷幕,在本次考试中,试卷严格遵循200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指导思想,但在此基础上更要求考生紧抓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现实,整张语文试卷无意逐"新"求"奇",虽有改变但依然保持了一种平稳过渡的态势,没有出现大的起落,可谓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一)现代文阅读:紧扣文化内涵,概括能力要强
  此次试题中现代文小阅读部分承载了比较厚重的传统文化内涵,"诗歌"、"诗经"的用途都具有了浓郁的文化色彩,社科类文章答题技巧就在于抓住主要问题,回到文中找寻答案。在实用类文体阅读中,前三题答法不变,回文中找寻具体位置,概括后得出最终结论。而开放性试题,是课堂上我们反复强调的"内引外联"型,先给出自己的观点,再结合文章内容论述,做到万无一失。
  (二)文言阅读:传记依然是重点
  本次试卷中,命题人依然青睐"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这篇文言选段同样出自"二十四史"中的《宋史》。采用主客观结合的考法,全面考察阅读理解能力。今年对实词的考察难度略有增加,更多的是需要考生将平时课本所学和文章中的语境相结合,判断出词语的正确意思。在对文章理解不够深入的基础上,能够运用"以题解题"的方法加深了解。而翻译题的难度明显降低,没有太难理解的实词解释,句式也比较单一。这样的考题方式就要求我们,平时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灵活掌握实词。立足于课本但却不拘泥于课本。
  (三)诗词鉴赏:艺术特色题型难度明显降低
  本题依然选取了一个并非大家所熟知的名家名篇,但注解中交代了诗人的背景以及情感。而此部分的第一题也恰恰从情感角度设问,从题目中的"怀古"二字,及诗中第二联的"春草尽"意象中,就能判断出此诗为借古讽今,抒发诗人面对眼前荒凉之景内心燃起的"不堪回首"之情。第二题命题者直接提示考生从情景关系上分析作答,这就将艺术特色这类题型的难度大大降低。近几年的实词鉴赏试题,逐渐注重考生对诗歌意象的把握,通过意象就可以大致找出诗人情感,而这一部分也是我们课堂上着重强调的。
  (四)基础知识:重在基础练习
  病句题难度明显降低,只需运用课堂上反复强调的"找动词、看搭配"就能顺利选出正确答案。成语题中没有出现偏词怪词,注意褒贬义的应用即可。16题改写句子,类似于拆分长句,关键在于语言的组织、整合能力。17题仿写排比句,没有过多的限制,给学生发挥的余地较大。考题巧妙地将概括、分析、应用、表达等多种能力的考察综合在一起,较好的检测了考生的语用能力。
  (五)写作:紧扣时事,开拓视野
  此次新课标作文题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拓展视野。第一段陈述事实"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第二段提出问题"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第三段 提出要求"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根据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一般方法,我们可以抓关键词和关键句:中国崛起、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这是材料的"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题中已经给出"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和开放程度"六个着手点,其中科技水平能够与"创新"有所联系,这就又回到了考前老师所反复强调的"高考同核心"原则,回到了以往熟悉作文的思路中,难度降低。
  2012备考方案:变化之中稳步发展
  今年的语文试题难度适中,但更偏重于对考生时事、视野的考察,这些特点其实也在启示着我们:语文学习的外延要与生活的外延相联系,我们要养成观察、体验、积累的好习惯,把埋头读书与放眼生活联系在一起,关注社会生活、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儿,语文之树才能永葆青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6 04:25 , Processed in 0.058958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