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20|回复: 4

高考备考之怎么复习文言文 读懂“之乎者也”

[复制链接]

6609

主题

6609

帖子

410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100
发表于 2016-7-22 19: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有效复习高考的文言文部分,很多同学不知如何入手。其实,文言文的复习有一定的方法可循,文言文得分的提高也是可以循序渐进的,下面我提供给大家几条途径。
  -从教材复习入手,注意语言积累与知识迁移。
  虽然目前高考不使用课本中的语言材料命题,但是对教材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
  语文高考文言文中的知识点一般都是教材中的直接或间接迁移。
  例如:2003年上海高考卷中,要求写出考题文言文中两个"绝"字的含义。前句"余与二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中的"绝"与《石钟山记》"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口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中的“绝”同义;而后句“涉不必有津,冲湍恶泷,不无绝也”中的“绝”是“横渡”之意,与《劝学》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绝”同解。再如,2002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解释“旬日”和“已而”两个词的含义。分别出现在教材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和《促织》中的“旬余,杖至百”等句子中。“旬日”作“十天”解。“已而”作“不久”解。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了解到教材是我们复习的重要材料,绝对不能忽视。
  -从常见实词入手,注意选段特点与要点把握。
  语文考纲明确规定语文高考难易比例3:7,基础部分显得非常重要。在平时的复习中,我们应该以“常见的实词为主,以不常见的实词为辅;以常见的实词为主,以不常见的句法、虚词为辅。”对常见的实词(约120左右)我们要了解其所有义项,做到能在不同的场合识别,并在考题中有准确的判断与回答。
  其次,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了解高考文言选段的特点,对其有所准备。高考文言选段从体裁上说,史传类的作品出现的频率较高,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选文主要出自《二十四史》。从内容上看,选文的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人物皆为正面形象,选文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
  那么,我们平时的准备中,就可以有意选择一些这样的作品进行阅读训练,并注重史传类作品的特点,并归纳其要点。如:了解职官变动的文言词语。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征、辟、荐、举、拜、除、授;表示升官职的词语:起、擢、拔。表示降职、罢免的词语:贬、谪、左迁、罢、免、黜。又如了解常见职官词语的含义。表示武官的词语: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表示文官的词语: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太守、刺史、长史、知州、知府、令等。这些对复习都非常重要。
  -从考点方向入手,注意整体阅读与能力提高。
  紧密围绕考纲复习,紧密以考点为主攻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上海卷文言文从2002年开始就有这样的变化趋势,以整体理解为主,以考现代文的方式要求文言文阅读成为高考文言文的重点,这对于同学们也是较难把握的。
  所以,在复习训练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对训练题的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细节。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通过理解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是憎,写作的意图是赞扬还是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对议论文也要通过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分析,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重点弄清作者的观点态度。通过转变阅读方法,阅读观念来提高自己文言的整体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650
发表于 2016-7-22 20: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句话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语文学科的学习和复习仅做题目是不够的,而是要理清思路。
  高考语文试卷大致分为这样几个部分: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和作文,每个部分的考点各有侧重。
  现代文阅读的考点如修辞、句式等,其具体要求可以翻阅《考试手册》,明确考点对答题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阅读的考点是依托于文本呈现的,因而对文章的理解是答题的关键,而阅读理解的能力是通过平时的大量阅读逐渐养成的,所以在高三课业较重的情况下也要尽量抽出一部分时间来阅读,一是培养阅读能力、二是积累文学素材,阅读材料的篇幅和内容可与考试文章相仿。
  文言文阅读需要记忆的知识点相对更多,实词、虚词、通假、文言句式等等。文言文的各个知识点必须要在课文中理解和掌握,然后通过练习加以巩固,方能熟练的运用于文言文的答题。
  诗歌鉴赏对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对整体把握和感悟的能力也要求更高。复习这部分时,要熟悉一些诗歌的基本常识和作家作品的风格流派等内容,还有一些诗歌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方法,如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托物言志等,并结合具体诗歌理解这些表现手法的形式和作用。在做题时,依然要明确考什么,是词句的理解还是诗歌的整体感悟,然后有的放矢的答题。平时要多读多背多积累。
  作文一看立意二看文采,并且更注重前者,审清题目是关键。而立意和文笔都需要平时阅读和练笔的积累,并且前者还需要对社会和生活的关注和思考。此外,对所积累的知识和技能的呈现也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如在文章中引用诗歌和文言名句,列举与文章主体相关的历史人物的事例,可以拓宽文章的历史纵深感和文学性,仅此一例就可看出不仅要平时的积累,也要在考试中着意呈现。另外用词丰富、句式灵活多变也增加文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48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408
发表于 2016-7-22 21: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事背景]
  关于朝鲜半岛核问题的第四轮北京六方会谈于2005年9月19日落下帷幕。《第四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中所载六点共识是六方会谈进程启动以来最具突破和实质意义的阶段性成果。我国在六方会谈中发挥了“卓越”作用。
  [理论分析]
  朝核六方会谈得以重开,说明和平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符合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朝鲜半岛核问题的第四轮六方会谈的举行和《共同声明》的签署,说明从本质上看,国家之间关系的变化,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所决定的。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
  我国在六方会谈中发挥的“卓越”作用说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同时,我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各国在政治上相互尊重,共同协商;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也是我国履行坚持对外开放,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的国家职能的体现,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共同声明》表示,六方根据《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处理相互关系,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各国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妥善解决分歧。
  [试题导航]
  在艰苦的谈判过程中,中方为使会谈取得成果而做出的不懈努力得到了广泛赞誉,这说明( )A.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C.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D.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呼吁建立国际新秩序参考答案:AB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48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408
发表于 2016-7-22 21: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的命题符合二期课改的精神。我个人感觉本次试题比较清晰地体现上海对语文课程内容和性质的理解。我认为上海的语文教学的内容中,语言、文学不分伯仲。但语文不等于“语言+文学”,因为两者不在一个层面上。语文教育的主要形式是阅读文章文学作品。但目的不只是会读文学作品,更要从中明白、感受到其中包含的民族文化。外显是以文章、文学为载体,内在的文化则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语言是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我们的教学和考试不能只在文学文章上做文章,而应透过文章提高学生的语文感受能力,并在考试
  中以语言表达出来。
  >>
  -不纠缠于知识概念问题,坚持不在概念上考学生。
  这并不是说不注意语言因素,命题者也考虑到这一点,尽可能将学生可能感受到的语言问题表现在卷子上。
  -阅读的总量上作了删减,包括题目量以及答题量。
  去年是14题,今年是12题。我认为还可以适当地在结合文本内容的前提下减少题量。题目多会导致有些题目在考点上重复,总是纠缠在分析、综合之上,这样阅读的目的性不强。如果学生能力不够,就无法达到这些反复的要求。这里面的因素很复杂。命题者对整体应有清晰的了解。高考考点分为三大块:认读与理解、分析与综合、鉴赏与评价。其中认读与理解分为5条,现代文就阅读占3条;分析与综合有三四条。
  -阅读内容的选择好,这牵涉到对语文的理解。
  今年两篇文章都很有代表性,第一篇关于剪纸艺术,考虑到实用性,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有重要意义。比如说明文、演讲稿之类都是语文教育中应加以重要考虑的因素,因为语文教育不只阅读文学。第二篇文章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但包含了文学的因素。这两点对今后高中教材选编、修改以及教学的把握有一定的导向意义。
  -今年从选文到命题,总体难度不大,这是一个好的方向。
  语文高考难度体现在:一,文章本身有阅读难度,理解上有困难;二,故意找一些冷僻的词句,这些都是难度比较高的情况。今年难度适中,也比较符合这届高中生的状况。总的说来,阅读命题不错,写作命题更好。近年来,上海的作文命题都很好,从前几年的文化遗产到今年的文化现象,不仅选材内容好,而且能较好地表现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较好地反映学生的文化积淀,以及语言表达的水平。所以今年阅卷过程中一类卷增加,好学生容易表现自己。以往大多数作文都无法充分地表现学生的各方面的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2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078
发表于 2016-7-22 23: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三语文复习:从要重视课文开始
  高三语文,要重视课文的学习和复习,尤其是课内的古代诗文。高考命题常常在课外选材料,而答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却在课内,可以直接或间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2005年高考,写出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其中“于是不复冀其相知”的“冀”答案是
  “希望”,课文中“冀有万一之得”(《促织》)的“冀”就是“希望”的意思。“知杭州仁和县”的“知”,答案是“任知县,主持,掌管”,课文中的“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守”即“任郡守”,这种官职名放在地名之前,表示在某地任此官职的知识,出自课文。
  翻译句子也是这样。2005年秋考,把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答案是“到了鞠咏上任以后,王化基对他丝毫也不加以礼遇,而是非常急切地考核(督促)其公务。”其中关键词“及”(到了)、“略”(丝毫)、“课”(考核/督促),都在课内见过:“及左公下厂狱”(《左忠毅公逸事》),“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送东阳马生序》),“黄英课仆种菊,一如陶”、“黄英既适马……日过课其仆”(《黄英》)
  诗歌鉴赏也是这样。材料《江南逢李龟年》、《相思》(2004年春考),《望庐山瀑布》(2005年秋考)等直接出自课文;关于赤壁的诗歌和对联(2004年秋考),间接出自课文,因为教材中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之战》等课文,这些课文对于试题的解答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古代诗文课文,尤其是传统课文,应该认真学习,认真复习;考试答题时,要能迅速反应出此题所运用的知识出自那一篇课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1-19 04:32 , Processed in 0.080492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