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22 20: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六、难读字
汉语中有些字,特别是某些成语中的个别字,读音特别难以把握。如“卖官鬻爵”中的“鬻”(yù),“鞫审”中的“鞫”(jū),其读音都很难从字形中找到依据。有些字虽然有声旁,但也不能贸然认读,如“沆瀣一气”中的“沆瀣”(hàng xiè)等。
【真题再现】
典例1.(2008·广东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滋润/蕴含 赡养/瞻仰 调试/调和
B。对峙/嗜好 竣工/英俊 强迫/倔强
C。造诣/逃逸 堤岸/提拔 抹黑/抹布
D。湖畔/装扮 怄气/枢纽 阻塞/边塞
【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音同字、音近字、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A项,ruì/yùn,shàn/zhān,tiáo/tiáo;B 项,zhì/shì,jùn/jùn,qiǎng/jiàng;C项.yì/yì,dī/tí,mǒ/mā;D项,pàn/bàn, òu/shū,sè/sài。
典例2.(2008·山东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仲(zhòng)裁 阿(ē)谀 入场券(quàn) 捕(pǔ)风捉影
B。袅娜(nuó) 勒(lēi)紧 嚼(jué)舌头 百孔千疮(chuāng)
C。精辟(pì) 躯壳(qiào) 横剖(pōu)面 一语中的(dì)
D。柏(bǎi)树 模(mó)具 配给(jǐ)制 否(pǐ)极泰来
【答案】C
【解析】A项,应该是捕(bú)风捉影,本字容易和“铺”“浦”等形近字混淆。B项,应该读“嚼(jiáo)舌头”,这个词常常被误读。“嚼” 是一个多音字:①用牙齿咬碎,读jiáo,如“细嚼慢咽”“味同嚼蜡”;②用于某些复合词,读jué,如“咀嚼”;③组词“倒嚼”,反刍,牛等动物把粗粗咀嚼后咽下去的食物再反回到嘴里细细咀嚼,读jiào。D项,应该读模(mú)具,“模”也是个多音字。读“mó”:①法式,规范,标准;②仿效;③特指 “模范”。读“mú”:①用压制或浇注的方法使材料成为一定形状的工具;②模样。
典例3.(2008·江苏)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B)
A。识别/博闻强识 模仿/装模作样 剥削/生吞活剥
B。朝圣/朝令夕改 提防/提心吊胆 绿茵/绿林好汉
C。箴言/缄默无言 蠕动/耳濡目染 粗犷/旷日持久
D。湍急/惴惴不安 讳言/经天纬地 勘察/堪称一绝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多音字、形近字的读音。B项中读音都不相同,分别是cháo / zháo,dī/tí,lǜ/lù。A项读音是 shí/zhì,mó/mú,bō。C项读音是jiān,rú,guǎng/kuàng。D项读音是tuān/zhuì,huì/weǐ,kān。
典例4.(2009·江苏徐州预测卷)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我原想做一根思想的芦苇(wéi),现在却想干脆做一片苇絮(xù),为我们的天空漂(piǎo)染一片白,也算是为人类尽了一点绵薄(báo)之力吧!
B。他穿着葛(gé)布衣服,满脸络腮(sāi)胡子,冰天雪地时,他在风中踱(duó)着方步,似乎这天地只为他而设。
C。越琢(zhuó)磨老温心里越恐怖,他擎(qíng)着蜡烛走进房间,发现房里的东西被人挪(nuó)动过。这时,一阵疾风夹(jiá)着哭声呼啸而来。
D。开元寺(sì)的大雄宝殿供(gōng)奉的五方佛,百柱殿中的狮身人面像和狮子浮(fú)雕,体现了宋元时期文化交流的频(píng)繁和开放宽容。
【答案】B
【解析】A项,“芦苇”的”苇”应读“wěi”,“绵薄”的“薄”应读“bó”; C项,“琢磨”的“琢”应读“zuó”,“夹着哭声”的“夹”应读“jiā”;D项,“供奉”的“供”应读“gòng”、“频度”的“频”应读“pí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