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7|回复: 0

优秀高中生作文展示及点评:《磨》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6-27 12: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101中学 高三 陈子佩
  老话常讲“十年磨一剑”,这里的磨,是一种品质的保障。文人常说“为吟得一字,捻断数茎须”,这里的磨,是一种艺术上的不懈追求。
  中央电视台曾播出过一部关于漆器的纪录片。片中年近八旬的匠人,带着老花镜,将一根生有倒刺的细草伸入漆器雕花的每一条细缝之中,细细打磨,磨完一番对着灯光细细打量后,再不慌不忙忙地继续磨。磨好的地方用灯光一照,便漾出一层琥珀色的光辉。整件漆器磨好后如玉雕成一般,温润,晶莹。“磨”使漆器脱胎换骨,精美绝伦。
  “好的漆器是漆出来的,也是磨出来的。”匠人蔼然地说道。这场景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匠人以草磨漆器,而文人以心磨诗词。昔有贾岛之“推敲”,“千锤百炼”得一“敲”字。今有周汝昌三代白首,60余年汇校《红楼》。在通往精致的路上,“磨”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器具也好,诗词也罢,少了磨,就如同少了点睛之笔的龙,难以腾飞。
  而当今社会,却恰恰缺失这种“磨”的意识。前日,惊闻某家权威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教科书,在一册书中竟出现五处错误。记者究其原因,有关人士的解释竟是“出版社需要尽量压缩从编稿到出版的时间,以求盈利”。这令我心中满是凉意——连教材这种最需要“磨”的东西都可以忽略“磨”,何况其他呢?我又忽然忆起那纪录片拍摄的乃是日本漆器,而作为漆器发源地的中国,在国际上却未获得太多认可,这其中是否也因为少了“磨”的缘故?不止漆器,我们的很多国货都因做工粗糙而在竞争中输给“做工精致”的日本,我们和先进国家的差距,是不是就在一个“磨”上面呢?
  在如今这个所谓讲求效率的时代,“磨”似乎成为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无用功。然而我们却忘记了,当我们于灯下赏析那精致美妙的漆器时,是“磨”带给了我们悦目的享受;当我们在月光下赏析诗篇时,是诗人的“推敲”令我们深深的感动。其实,那“磨”出来的精致,也能洗一洗弥漫在社会中的浮躁之气,帮助人们诗意地栖居。
  点评:
  以物喻证,以例实证,紧扣题意,凸显主题。
  这篇以“磨”为题的文章,引用名言开明宗义,要言不烦地阐明了“磨”对达到至高境界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紧接其后,作者以八旬老人打磨漆器为例展开论证,重点交代老人“磨”之仔细、磨之用心,突出“磨”所产生的“脱胎换骨”之功效,从而有力地支撑了文章的观点。之后作者用“匠人以草磨漆器,而文人以心磨诗词”转折过渡,以贾岛千锤百炼地“推敲”、周汝昌“三代白首”汇校《红楼》为据,进一步证明“磨”是一种持久而艰难的付出,是诞生精品的必由之路和“点睛之笔”。在此基础上,作者针对教科书出错、漆器等国货在贸易竞争中落败等事实,分析其“做工糙、没档次”的根源在于缺乏“磨“的意识,更鲜有“磨”的行动。文章从反向思考,增加了文章论证的力度。结尾回扣前文的立论,重申“磨”对个人、社会的价值,显示出作者思考的深度。
  文章用例无论繁简无一不咬定“磨”字,论证无论正反都着力论说精“磨”之功。文章紧扣论点,既有坚实可靠的立论依据,又有思辨的力度与厚度,不愧是一篇理论精到的作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4-26 19:43 , Processed in 0.074612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