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8|回复: 0

好作文真的教不出来吗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6-27 12: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多数教师都认为作文难教,甚至有人说,写作只可意会无法言传,写得好不好全在学生天赋,写作能力不是教出来的。在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的“对话”作文课上,我悟到了作文教学的几点要义。
  创设情境,入“真情境”。在“课堂热身”时,于老师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师生问候”。他让学生用英语向他打招呼,调节气氛,然后他向学生问候并进行自我介绍,指出自己姓氏“于”的特征。他幽默的谈吐很快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整节课上,于老师让学生听、说、看、想、写,用多种感官调动学生的思维。写作是一种表达,表达需要驱动,需要教师的引导。在听录音这一环节中,于老师先让学生想象对话中人物的年龄、身份、外貌,然后想象说话时的表情、动作、语气,然后再让学生完成对话写作。“哑剧表演”一节,于老师将他的表演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和他一同表演的学生也受到感染,十分投入,这营造了一种轻松、快乐而又真实的情境。
  活用教材,用“活教材”。进行“课堂热身”之后,于老师出示了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碰壁”事件的一段话。他先让学生观察思考,然后让学生说出这段对话的特点。学生很快发现了“对话分段写、对话中有提示语”的特点。于老师因势利导,引出了本次作文教学的两个学习重点。从已知的内容中自然地引出学习目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聪明的做法。教材是教师直接的教育资源,但如何把它用好、用足,是一个问题。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但这些例子如何用得最有效,还需要教师花一些心思。
  在明确了对话作文写作的要求之后,于老师让学生先听,后看,以一段录音和刚才自己与学生合演的哑剧小品作为写作的素材。录音是电视中的一段公益广告,哑剧小品是师生的即兴创作。这些来源于生活的素材鲜活生动,学生易于理解,便于接受。
  快乐写作,评“满分文”。翻开我们的语文教科书,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看到的要求几乎是一致的,无外乎“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一类模糊的字眼,至于“怎样写具体,怎样写通顺”,就没有了详细的下文。学生自然一头雾水,瞎打瞎撞,作文自然越写越不会写了。课堂上于老师的要求更为具体:一是对话分段写,二是提示语有变化,只要学生达到这两个要求,就可以得一百分。面对这种比较简单的要求,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一扫而光。
  再说评价。我们平时给学生点评作文,是很吝惜分数的。作文怎么可以得满分?尽管中考、高考作文评分规则说可以得满分,然而,平时教学中,“慷慨”的老师则很少见。于老师在评价学生习作时,只要学生的作文达到了本次作文的基本要求,文字通顺,就给学生满分。而且,一个新颖的题目,一个优美的句子,甚至是一个生动的词语,都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加分,以至于孩子们的作文出现了120、130这样的分数。一堂课下来,学生既感受了语言的魅力,又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语言精彩,演“真语文”。于永正老师的课堂语言朴实而亲切,完全没有华丽的辞藻,他恰当地提示、总结,娓娓道来,如诉家常。“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写作文,字不够,对话凑”;“作文要有变化,作文是艺术,不变化就死了。所以,提示语也一定要有变化啊!”类似平易近人的话语,让学生在作文课堂上,完全没有了陌生与惧怕感,营造了一种轻松的氛围。在快乐的氛围中,学生积极地说,入情地演,动情地写,生动的词语、句子从笔下自然流淌出来。
  时下很多学生甚至谈作文而色变。于永正老师的作文课却显示,写作可以成为一件快乐的事。他的教学或许能给语文教师带来一些启迪。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州云门书院双语学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4-25 19:24 , Processed in 0.091339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