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1|回复: 0

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是高考作文决胜的第一要素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6-27 12: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考点简介
  “中心明确”与“内容充实”,是对作文最基本的要求,属于高考作文的基础等级要求。
  “中心”就是指文章的观点、主旨,在全文的行文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是一篇文章的核心与灵魂。所谓“中心明确”,就是要求一篇作文要有一个清楚明白而集中的主题思想。表现什么、主张什么,必须是明确的而且要贯穿文章的始终。记叙类的文章,要有一个稳定的思想倾向;议论类的文章,要有一个鲜明的中心论点;说明类的文章,要有一个清楚的说明对象。
  如果说中心是文章的灵魂,那么内容就是文章的血肉。有了血肉的存在,灵魂的存在才有意义,只有内容充实,有血有肉,中心才能得以凸显。内容充实简单地说就是要言之有物,用有较高质量的材料充分、有力地表现主题。
  对于具体文体来说,记叙文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交代得清楚明白,刻画人物尽可能做到生动传神,叙述事件尽可能做到波澜起伏。
  议论文则要求论证的层次清晰,能围绕观点尽可能多地提供有力论据。议论要是文章的主体,能选用多样化的材料、灵活运用多种说理方法来证明观点。
  说明文在介绍对象时,尽可能地多涉及一些过程、步骤,并且多提供丰富的资料。
  考点分析
  一、以生活性、思辨性保障内容充实
  1.从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命题特点来看,似乎每个题目都紧扣社会与生活,如山东卷以孙中山先生箴言为材料,正对应这些年的民国热;北京卷题目则取材于一篇新闻报道,更能体现与时俱进的特征。除作文材料的生活化,作文要求也强调抒发真性情,表现真自我。另外像天津卷的作文,作文材料以鱼儿的对话切入,引出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小事情体现大道理,即把话题引向生活实际,让考生“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撰文”。这样的作文,对于用心感悟、用心品味生活的考生来说,更能写出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思考。那种依靠对屈原、苏东坡的讴歌赞颂,依靠华美而不知所云的语言内容空洞的文章必将没有市场。
  2.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中,思辨性命题越来越多。比如福建卷“人生中的赛跑”,浙江卷对“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的争论等,都充满了思辨色彩。再如江苏省的题目看似适合抒情,其实很多学生忽略了“忧”和“爱”之间还有一个“与”,正是它为考生提供了二者关系思考的空间。不运用思辨能力探讨二者关联,就很难拿到高分。
  二、以提高立意难度要求中心明确
  2012年高考中以材料作文考查的有北京、福建、上海等七个省市,相比往年有大幅度增加。对于材料作文来说,更有利于考生思考和表达,同时也意味着考生必须自己提炼中心,并紧紧围绕中心行文。这就提高了对考生审题立意的要求。
  2013年的高考作文会更加关注社会生活,给考生提供更为开放的充满思辨的空间。那种从身边细微之事出发,写出触动心灵的文章,更会受到大家的推崇。
  考点突破
  一、怎样做到“中心明确”
  1.意在笔先,加强审题。动笔之前先确立中心。高考作文所给的题目或材料常常可以多角度立意,但是“弱水三千,只取瓢饮”,只选择某一个角度立意。然后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想通过文章告诉别人什么?并从始至终紧紧围绕这点行文。为了能保障这个中心不被中途替换,最好把文章的结构框架列出来。
  2围绕中心,选材精当。中心确立以后,就要围绕中心取材。和中心无关或关联不紧,即便是材料再好也要舍弃。材料选好之后,还要在材料和中心之间,选好准确的关联点切入。文章中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片段都必须为中心服务,受中心的节制。
  3.明确交代,一目了然。考场作文的一个特点就是要让阅卷教师在短时间明白你的意图,所以要把主旨句放在突出、显眼的位置,让阅卷教师一目了然。就位置而言,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尤其是开头更佳。
  4.处处志之,重复点题。《桃花源记》中,武陵人怕以后找不到路,从桃花源出来时“处处志之”。考生可以学习他的做法,在文中处处设立标志,让题目或中心论点在文章中不断出现,尤其是每段的开头要点到中心。这样不但可以强化评卷教师的心理感受,还可以提醒自己避免行文过程中偏离题意。
  记叙类文章,要善于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进行精当的议论和抒情,以此点出事件的意义,或者干脆在开头先交代一段感悟文字,然后引出主体事件。议论类文章,要将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旗帜鲜明地摆出来。
  5.巧用“两记”,弥补含蓄。如果考场上作文已经完成,写得比较含蓄,担心别人看不懂你的写作意图,可以利用在文末跟一个“后记”来弥补。同样,如果想以文章的意蕴取胜(由于考场作文情况特殊,不建议如此),不妨在正文前加一个“题记”。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些年“题记”“后记”泛滥,大家最好不要采用此种方式,主旨明确的作文尤其要尽力避免。
  二、怎样做到“内容充实”
  文章内容的充实归根结底就是要文章材料充实。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材料充实呢?
  1.厚积方能薄发。只有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下笔时才能文思泉涌,左右逢源。
  (1)关注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是一切材料的来源。虽然高中生活三点一线,相对枯燥,但是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及时地把生活中的见闻、感触记录下来,积少成多,写作时材料自然可以信手拈来。
  (2)广泛阅读。广泛阅读也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像《读者》《青年文摘》《视野》等报刊杂志上有很多文章,都有可借鉴之处。平时常读常背,写作时,自然就会用得上,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挖掘课本。高中有五本必修教材和大量的选修教材,这些教材里的选文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而且大都根据一定体例编排成单元,比如“月是故乡明”是一组有关乡思的文章,更便于考生积累材料。另外还有大量的练习题、读本等也可以帮助考生积累材料。
  2.选择使用有原则。对材料的占有当然多多益善,但是在选择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循原则:准确、典型、新颖。
  (1)准确性。准确性是指所选材料要和中心紧密相关,能准确无误地表现主题。如果材料与中心联系不紧密甚至无关,就会导致中心、材料两张皮,阅卷教师看了自然会感到空洞无物。
  (2)典型性。典型材料是内容充实的命脉。典型材料就是同类事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或资料。这样的材料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因而也就具备巨大的说服力,运用此类材料可以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3)新颖性。新颖性是指材料能够给人一种新鲜感。这类材料可能是别人没有用过或不常用的材料,也可以是带有自己独到见解的旧材料。如果材料旧却又老生常谈,或者,材料虽新却严重撞车。由于不能给人新信息,所以也就不会让人感觉到“内容充实”。
  考点演练
  练习一
  据统计,中国四大微博门户网站用户已经超过4亿。我们在感受着微博上“随手解救被拐儿童”“随手送书下乡”等“微公益”积聚成社会大爱。同时也看到有些微博不顾他人隐私的曝光,对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针对微博的这些问题,有人说作为微博用户,加强自律,懂得对微博自由的追求,也意味着对自律责任的承担。也有人指出,传统媒体的约束方式——自律和他律的结合,而微博的约束更多靠自律,缺少他律。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和套作。
  【写作指导】材料借助于微博探讨自律和他律的关系,是典型的材料式关系型作文命题。
  1.吃透内涵。自律即自我约束,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他律是指非自愿的,受他人约束、检查和监督。
  2.推断对立面。与自律相对的不是他律,而是自我的放纵。如果置自律于不顾,自我放纵,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面对法律的惩处,不得不接受他律。
  他律的背面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我们习惯于反抗他律,却不知缺少了它会伤害他人,但是一切自由都是相对的,否则就会践踏他人的自由。
  构思时如果能够写出自律背后藏着的自我放纵,他律背后藏着的维护他人自由,以反托正,正反对比行文,文章可能会成为上乘之作。
  3.理清关系。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和条件,正是因为有外在的法规、习俗、舆论的存在,我们才会管制自己做到自律。缺少了“他律”,“自律”也决不会得到可靠的保障。
  自律又是他律的极好补充,把他律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准则,主动遵守这些规范,这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同样重大。
  可以提出以下观点:
  1.社会文明的形成离不开自律。人人自律则他律远离我们。
  2.社会绝不能仅仅依靠“自律”。一个有助于自身正确成长的良好的纪律,包括外在的纪律(他律)和内在的纪律(自律)。他律和自律,正是微博等媒体的两侧护栏,也是我们和谐社会的两大保障。在每一个人的身上都能够反映出自律和他律的交织,任何一个人不可能光凭自律生存,同样,也没有人是全部依靠他律,没有任何自律。
  练习二
  有人说:不放开眼界,哪来境界?也有人说:不拓宽心路、提升境界,就很难打开眼界。
  请以“眼界与境界”为题,完成一篇作文。
  要求:角度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眼界是所见事物的范围,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广度和宽度。境界是指人们思想认识上所达到的深度与高度。眼界向外拓展引申,可以指人的一种宽广的胸怀、一笔财富,也可以指人生的志向、目标。眼界和学问、阅历有关,而境界却和心灵有关。
  这个关系型话题,我们可以从二者的轻重、先后、并列、正反、条件、因果等多个角度去思考。可有以下立意:
  1.放开眼界方能提升境界。眼界与境界是在反复锤炼中形成的。许多著名人物,之所以常有不同凡响的见解,都是在实践中反复锤炼的,在修炼中不断升华的。正是宽阔的眼界为他们树立了明确的目标,正是崇高的境界为他们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力量支撑。
  2.放开眼界未必就能提升境界。眼界通过学习可以达到宽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使人知识全面、阅历丰富,从而让人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做事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眼界的宽广人们容易达到,而一个人的境界却可遇不可求,更不能说是有眼界就有了境界。
  3.提升境界方能打开眼界。做人的高远境界要通过心灵的感悟,要通过修身养性才能达到。境界高的人品位自然不凡,而眼界自然就高,与众不同。
  另外也可以提出“提升境界未必就能打开眼界”“提升境界一定要放开眼界?”等论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1-19 10:49 , Processed in 0.061864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