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2|回复: 1

解析北京市三则高考作文 揭秘高考作文题目的本质

[复制链接]

6609

主题

6609

帖子

410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100
发表于 2016-7-22 19: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曾经认为,高考作文题目是划定一个范围。这说法不能说不对,但是容易被误解,似乎越过范围界限就是跑题。其实,很多优秀作文的价值恰恰在于对范围的突破。也曾经说,高考作文题目是面向生活的窗口,这说法也触及到了本质,但因比喻形式的表述,往往给人无非是一种文学想象的印象。
       
          今天,我可以清楚地、负责任地说,高考作文题目的本质是提供给考生一个构思、谋篇、成文的原点——作文题目,是写作的原点。考场作文是对这原点的演绎,是由原点出发向广阔生活的辐射。
       
          是对三则北京市高考作文题目的思辨,使我清楚地触摸到这一本质。
       
          北京市高考自主命题十年(2002—2011),有三个作文题目很类似,都给了一组谈话材料,都有一个省略号。比较起来有一种特别的意味。三个作文题目,三个省略符号,鲜明地体现出北京高考作文题目的文化特征,思辨一下也就具有了特殊的传承价值。套用2006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目“北京的符号”给出的定义:“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为该城市的符号。”这三个作文题目的三个省略符号也可以称为“北京高考作文题目的符号”了。
       
          [2002年北京卷作文第一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几个同学看了一场世界杯足球赛,兴致勃勃地聊起规则问题。
       
          同学甲:规则太重要了。运动员不守规则,裁判不公正执法,就不会有精彩的比赛!
       
          同学乙:对!没规则不成。没有校规,没有交通规则,成吗?
       
          同学丙:可有时不守规则的占了便宜,守规则的反倒吃了亏呢。
       
          同学乙:那是另外一回事。
       
          同学丁:不过规则也不是死的,要是不合适,就得改。现在许多“游戏”规则不都修改了吗?
       
          ……
       
          请以“规则”(含“规则与……”)为话题,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题目要求“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显然,给的“材料”用于启发考生思路,“要求”则是写作的根据。
       
          “几个同学看了一场世界杯足球赛”,“几个同学”?应该是在四个(甲、乙、丙、丁)和九个之间。“一场世界杯足球赛”是谈话的由头,“规则”是谈话的内容。
       
          “同学甲”,从正面肯定“规则”的重要性,并从反面作了论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650
发表于 2016-7-22 20: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页标题#e#
       
          “同学乙”,从反面论证“规则”的必要性,并推广到“规则”的普适性;
       
          “同学丙”,举例说明“规则”在某种情况下的局限性;
       
          “同学乙”的第二次发言,反驳“同学丙”,涉及“规则”的独特性;
       
          “同学丁”,补充“同学甲”“同学乙”,谈到“规则”的变通性。
       
          “……”则代表参加谈话的四个至九个同学中可能表达的对“规则”的有关看法,也可能涉及“规则”的其他属性。
       
          作文题目的要求是:“请以‘规则’(含‘规则与……’)为话题,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既允许考生自主,又有明确制约;制约中还有开放——“含‘规则与……’”。“与什么”?命题老师解释。以“规则与西红柿”都行,只要言之成理、合乎逻辑,只要作文写得好。
       
          与其说作文题目是划定考生表达思维的范围,莫如说是考生表达思维的原点。北京高考卷作文第一题,原点设置清晰而有弹性。这也就为阅卷领导小组制定评分细则,提供了稳妥的平台。可以说,北京市高考作文的题目和阅卷,为自主命题开了一个好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9 07:58 , Processed in 0.074545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