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6|回复: 2

高考语文尖子生手把手教你怎样答诗歌鉴赏题

[复制链接]

6609

主题

6609

帖子

410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100
发表于 2016-7-22 19: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帮你重新认识诗歌是什么,诗歌有什么。
        2、从诗歌的要素入手,兼陪一定的阅读技巧,教你如何正确阅读诗歌。
        3、总结诗歌鉴赏题型,教你如何根据题目因地制宜拿高分。
        三个部分都很重要。
        我们不用那么高雅,诗歌就是古代人写的文章。
        所以,诗歌鉴赏从根本上就是一道简短的阅读题。
        我们之所以觉得难是因为阅读障碍和他的简短性。
        因为具有高度的浓缩性,所以我们很难得到较多的信息。
        但是我们依旧可以通过练习和技巧好好剖析诗歌,把他变成一道容易的题型。
        诗歌有主题,意境,意象,诗理,情感。这五个部分。
        此外,作为其他附带的的还有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技巧。
        所以在阅读诗歌的时候,我们不妨列一个小表。
        形式如下:
        主题:
        意境(就是氛围环境怎么样):
        意象(都写了啥):
        诗理:体现了什么道理
        情感:情感可能是多重的也可能是单一的。
        修辞:
        表现手法:
        表达技巧:
        并不是每一首诗歌都有上面的全部内容
        所以真正列出来会非常简短。
        我们寻找的时候需要一句一句细细寻找。
        1、首先阅读诗歌需要细细读,这里的细需要精确到字。
        诗歌非常简短,所以很多时候单单是一个字就能透露出很多信息。
        2、从诗歌的要素上阅读,也即是我上面提到的那个表格。
        列出来能够帮你明晰诗歌的很多内容。
        3、从情感出发把握主题,情感是人的核心。所以一首诗歌里最重要的就是情感。
        其他都是为情感服务或者情感的衍生品。
        下面我来举例说明。
        例子:
        江阴浮远堂
        宋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我所说的一句一字地读,很多人都会草草看看题目看看作者然后读诗的内容。
        那就漏掉了很多信息了。
        首先,我们看题目,题目江阴两字透露出所在地名,江阴。
        到底是哪条江河呢,看诗歌最后一句话,淮河。
        此外看作者的朝代,宋代,宋代山河支离破碎,南北割据多年,这个历史背景已经能够透露出很多信息。
        所以这首诗歌,很有可能就和山河支离破碎有关。
        首句,一个下瞰的下字,体现出作者站在浮远堂上居高临下之感。
        这个下字就体现出了作者宏大的气度和心怀。
        第二句一个直抒胸臆,好一个万里愁。
        这个愁还不是李清照的那种丝丝柔柔的愁,而是那种气魄雄浑,排山倒海的“万里”愁。
        万里二字体现愁之深,愁之浓。
        第三句,最苦的一个“苦”字,体现出作者从愁到苦的情感变化。
        作者如此浩大的胸怀,到底为了什么而愁,什么而苦。
        后面一句无山遮望眼,因为无山,所以祖国大地金戈铁马,生灵涂炭一览无余,我巍巍大宋竟得如此地步!
        第四句:好一个极目!目眦尽裂,那种愤怒在两字内表达的淋漓尽致!
        最后神州两字点题:神州啊,这是我的国家!
        每一句读完后我们再来列刚刚那个表格。
        江阴浮远堂
        宋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主题:感叹国家破裂,国耻不雪的极度愁愤之情。
        意境:浓烈的悲怆感和沧桑感。
        意象:浮远堂 、江流、无山、神州。
        诗理:无
        情感:愁、苦、悲愤
        修辞:无明显修辞
        表现手法:触景生情,由景物到内心情感
        表达技巧:直抒胸臆,第二句的愁,第三句的苦。
        隐含表达,第三句写的是无山,实则写的是萧条。
        第四句极目,通过对望的动作的描写,体现出情感。
        这时候,我们清楚了意象和情感。
        我们就不难发现,第一句的江流和第二句的愁实际上面是有关系的。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何尝不就是这种呢。
        所以我们联想到李后主的境遇,也就能加可以明确本诗的主题。
        【注意几个关系】
        意境意象和情感的关系。
        情感和主题的关系。
        用字和情感的关系。
        所以,知道了意境意象和情感的关系。
        我们就不难发现,这首诗其实也是寄情于景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650
发表于 2016-7-22 20: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的古文底子没有那么厚实,想要提升诗歌的鉴赏能力可以先从现代诗入手。
       
       
                分析方法和上面的一样,只是现代诗帮我们扫清了因为历史问题而有的阅读障碍。
       
       
                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浓缩的阅读。
       
       
                下面我来再举一例:
       
       
                在潮湿的小站上
       
       
                舒婷
       
       
                风,若有若无。
       
       
                雨,三点两点。
       
       
                这是深秋的南方。
       
       
                一位少女喜孜孜向我奔来。
       
       
                又怅然退去。
       
       
                花束倾倒在臂弯。
       
       
                她在等谁呢?
       
       
                月台空荡荡。
       
       
                灯光水汪汪。
       
       
                列车缓缓开动。
       
       
                在橙色光晕的夜晚。
       
       
                白纱巾一闪一闪。
       
       
                先看题目,潮湿二字直接表明下雨。
       
       
                小站要不就是接人的地方要不就是送人的地方。
       
       
                从下文看来,女孩应该是想接人。
       
       
                开头就是风和雨,不过不是大风大雨而是斜风细雨。
       
       
                这就描绘出了一种有些诗意浪漫的画面。
       
       
                下面,深秋,这个深秋时节正是悲伤的代表。所以这首诗歌下面很可能写悲伤的东西。
       
       
                少女的喜滋滋体现出少女的快乐,后面的奔字,体现出少女想见他的急切心情。
       
       
                作者笔锋一转,怅然,这是情感的变化点,从喜到伤。
       
       
                体现出少女那种落空的情感。
       
       
                下面的一段景物描写可谓是绝笔,不写少女怎么样哭,内心怎么样悲伤。
       
       
                光描写风景,这月台如此空荡荡,少女的心也是如此的空荡荡。
       
       
                灯光水汪汪,其实根本就不是灯光本身水汪汪,而是少女流泪了,所以看到灯光是水汪汪的。
       
       
                橙色光晕的这个橙色点的太妙。不是蓝色,不是白色,不是其他色,就是橙色。
       
       
                橙色属于暖色调,在如此温暖的景物下少女内心却如此悲伤,这鲜明的对比让少女内心的情感更是充分体现出来。
       
       
                列车缓缓,这个缓缓两个字也没有那么简单,缓缓两个字就使时间有一种拖长的感觉,更能营造出一种凄凉感。
       
       
                白纱巾一闪一闪。一闪一闪,侧面体现出列车已经加速驶去,可是少女的人终究没来,他的心或许随着列车一起去了。
       
       
                主题:少女等待归人却独自一人落空,悲伤,凄婉。
       
       
                意境:先是浪漫,最后显得伤感
       
       
                意象:好多= = 上面粗体的基本都是
       
       
                诗理:没
       
       
                情感:先是快乐,后来是落空,最后是伤心流下眼泪。
       
       
                修辞:强烈的对比。1、意境上浪漫和伤感对比。2、情感上快乐和伤心对比。
       
       
                表现手法:
       
       
                欲抑先扬。前面写了那么多浪漫的,美好的,结果一转,悲伤的结局。使得前面的那些都像是无声的讽刺,悲伤更伤,情更浓。
       
       
                表达技巧:
       
       
                侧面描写,灯光水汪汪,写的是灯光,可是是侧面的写少女流泪了。
       
       
                寓情于景,全文不写一个悲伤,不写一个凄婉,甚至是出现了一个“喜”字。可是通过景物的描写让人觉得处处都是伤感。
       
       
                表现手法是把思维表现出来的方法。
       
       
                重在,表现,表现这两个字。
       
       
                修辞手法包含在这里面。
       
       
                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都是表现手法。
       
       
                表达技巧,是你用的形式,而不是方法。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例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这是描述。
       
       
                抒情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下面我来总结一下诗歌鉴赏的题型。
       
       
                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相似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这时候我所说的列那个表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你列了表,这些答案你都知道的,所以只用套固定的答题模式就很快得分。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的景: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也就是境: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情:表达了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7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178
发表于 2016-7-22 20: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类似提问: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修辞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首先我们要先确定是那种大框架下的手法(有人说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是个东西那这里就按照一个东西来讲):抒情、描写、叙事、修辞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及托物喻理等
               
               
                        描写手法主要有: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 、对比、白描
               
               
                        修辞那几个常见的就不多说了。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
               
               
                        另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叙事分为正叙、倒叙、插叙。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了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此诗描绘了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说说写了什么,景,就是意象)。②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③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早行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案:
               
               
                        1、此诗主要用了反衬的手法(步骤一)。
               
               
                        2、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二)。
               
               
                        3、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行人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步骤三)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的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结合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废话少说,看例题。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案: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步骤一)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的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或:为何说某词是全诗的关键?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通常我拿到这种题目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卧槽鬼知道它好在哪里。
               
               
                        分析: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字的妙处,不能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结合原诗句加以分析)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南浦别(南浦,别!南浦是谁= =)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
               
               
                        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 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愿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对想象力的要求比较高。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
               
               
                        解答技巧:
               
               
                        ①对突出主旨的作用;
               
               
                        ②结构上的作用。
               
               
                        下面来看一个都已经评析烂了的例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题目:有人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同意(你要说不同意我也没办法)。“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此诗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所引起的。所以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提问方式: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这种题目主要考察的是对诗的阅读能力。
               
               
                        所以说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是必须的。
               
               
                        答题步骤:
               
               
                        1、点出什么情感
               
               
                        2、简要叙述一下诗写了什么内容
               
               
                        3、说明作者是因为什么有了这种感情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表现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步骤一)冬至佳节,离家远行,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步骤二)诗人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步骤三)
               
       
        编辑:张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 20:53 , Processed in 0.069804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