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2|回复: 1

高中文言文如何应用句式及词类活用做好翻译题

[复制链接]

6609

主题

6609

帖子

410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100
发表于 2016-7-22 19: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词类活用知识考查
          (1)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2006年全国卷)
          “欲”,要注意其处于“见”的宾语的位置上,活用为名词,译为“贪欲之事”。
          (2)而其弊常丰缛而寡实。(2006年湖南卷)
          但它的弊病常常(在)词藻华丽缺少实际内容。
          寡实(寡,形容词用作动词,缺少;实,形容词用作名词,实际内容)
          (3)夫食为民天,民非食而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2006年湖北卷)
          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了。三天不吃粮食,父亲和儿子就不能保全。
          “粒”应该作动词解,为吃饭、吃粮食之意。
          (4)光武难其守。(2006年天津卷)
          光武认为防守河内很难。
          难,意动用法,认为……很难。
          (5)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2006年天津卷)
          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
          降,使动用法,让……投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5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160
发表于 2016-7-22 20: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2.古汉语特有句式的考查
          (1)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2006年全国卷)
          季布更加闻名的原因,是因为曹丘传播了它呀。
          用“者……也”为标志的因果关系的判断句,这个句式特点要译出来。
          (2)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2006年浙江卷)
          我被小虫咬得难受,(你)赶快起来拿蜡烛来照照!
          用“为……所”作标志的被动句,其他语言标志的以及无标志的被动句,在翻译时都要给予注意。
          (3)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2006年全国卷)
          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
          “未之有”,宾语前置,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用法,依“未有之”的顺序来译。这是文言文高考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倒装句,还有一些其他的类型,复习时都要给予注意。
          贯文言文翻译时,还会遇到一些修辞现象、委婉说法、用典用事,翻译时要灵活处理,以使译文明白、贯通。
          (1)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2006年湖北卷)
          在朝廷当官,不知道有战场上的危急。
          “庙堂”在这里代指朝廷。《岳阳楼记》中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2006年四川卷)
          我这个人不合礼义的俸禄,即使非常优厚我也不接受。
          “万钟”,指高官厚禄,《鱼我所欲也》中有“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中学课本,《过秦论》)
          如果硬译为“一个男子犯上作乱,七座庙都被毁坏了”,就与文意大相径庭。“一夫作难”是用典,译为陈涉起义即可;“七庙”是借代,代指整个秦王朝。
       
          总之,类似这种语言现象,诸如:藩篱(边防)、布衣(平民)、三尺(法律)、会猎(会战)、更衣(上厕所)、山陵崩(死)、填沟壑(消灭)、金城千里(钢铁般城防),如果照直译出,反而不顺,甚至与原意不符。这时就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灵活翻译,以使译文前后衔接,上下贯通。
        编辑:张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 23:54 , Processed in 0.064795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