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6|回复: 4

高考文言文段阅读精选(四)

[复制链接]

6609

主题

6609

帖子

410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100
发表于 2016-7-22 19: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阅读下列各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相应的题目
          一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封修远伯,使奉少昊。后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娉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
  [注]偃蹇:高傲。
  择:弃。
  11.对下面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使奉少昊                   奉:供奉
  B.问所去失                   去失:损失
  C.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         恒:有恒心的
  D.乃共责让主人               责让:批评指责
  1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加点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不为章句               ②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王莽时为城门校尉           以观夫子之志耳
  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B.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C.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D.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13.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主犹以为少
  B.主人许之,因为执勤
  C.及嫁,始以装饰入门
  D.而称鸿长者
  14.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①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        ②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A. ①广泛阅读各种书籍,没有不通晓的,却不著述,不给古代典籍作分析解释
  ②那怎麽能让他的妻子对他敬畏到这样呢,这不是一般人所应做的
  B. ①广泛阅读各种书籍,没有不通晓的,却不著述,不给古代典籍作分析解释
  ②那个仆人能让他妻子对他这样尊敬,不是一般人哪
  C. ① 广泛浏览各种书籍,没有他读不通的,却不仅仅作为文章来读
  ②那个仆人能让他妻子对他这样尊敬,不是一般人哪
  D. ①广泛浏览各种书籍,没有他读不通的,却不仅仅作为文章来读
  ②那怎么能让他的妻子对他敬畏到这样呢,这不是一般人所应做的
  15.下面不能全都表现梁鸿的节介的一组是
  ①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②因为执勤,不懈朝夕   ③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④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    ⑤居庑下,为人赁舂
  A.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③④    D. ①④⑤
  16.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梁鸿家境贫寒,却崇尚独特的节操,得到世人的称颂。
  B.梁鸿不小心失火,就去找蒙受火灾损失的人家,赔偿人家的损失。因为他的诚实,又与众不同,他的主人知道应该把猪还给他,可梁鸿并不接受。
  C.梁鸿因为孟氏之女的相知和仰慕,娶了孟氏之女,希望可以到深山过隐居生活。
  D.文中举案齐眉表示恭敬,后来表示夫妻相敬。由恭敬的举案齐眉,到相敬的举案齐眉,词义的变化反映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
  [答案]
  11.C(恒:"常")12.B(为:动词,写;动词,当。以:介词,因;连词,来)13.C(装饰:再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A以(之)为:把它看作;认为。B因为(之):就给(他);连词表原因。D长者:现代多了年纪、辈分高的意思)14.B(第一句要区别这几个词:览:看,阅读。浏览:大略的看。为,动词。第二句要注意:彼佣、敬、非凡人)15.A(表现其婚姻态度)16.B(悉:全部。主人嫌不够,梁鸿以身代佣,在邻居的责备下,主人把猪全部还给梁鸿)
  附翻译:
  梁鸿的字叫伯鸾,是扶风平陵县人。父亲让,王莽时候做城门校尉,封为修远伯,让他祭祀西方上帝少昊。后来寓居在北地,死在那里。梁鸿那时年纪还小,因为遇上乱世,就用席子卷着把父亲埋了。后来在太学读书,家境贫寒却崇尚独特的节操,饱读群书,没有不通晓的,却不著述,不给古代典籍作分析解释。完成了学业,就在上林苑放猪。曾经不慎失火,蔓延到别的房屋,梁鸿就寻找到受灾的人家,问他损失了多少,把猪全部拿来做赔偿。那家主人还认为太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产,愿意用自己的身体做工来抵。"那家主人答应了,梁鸿就给他们做杂务,早早晚晚从不懈怠。那家邻居的老人们看到梁鸿不是平常人,就都责怪那家主人,并称赞梁鸿忠厚老实。从此那主人才敬佩梁鸿,觉得他很特别,把猪全部还给梁鸿。梁鸿不接受就离开,返回自己家乡。
  有势力的人家羡慕梁鸿的高尚节操,很多要把女儿嫁给他,梁鸿都谢绝不娶。同县姓孟人家有个女儿,形状肥胖丑陋黝黑,力气很大,能举起石臼,不想匹配婚嫁,年龄都到三十岁了。父母问她什么原因,那女子说:"要得到梁伯鸾那样贤能的。"梁鸿听了就下礼聘了她。女子请求制作粗布衣服、草鞋、纺织用的筐、搓绳子的工具。等到出嫁,才梳妆打扮进了门。过门七天梁鸿都不答理她,妻子就跪在床下请求说:"我私下听说您有高尚的节义,挑选斥退了几个女子,我选择夫婿,也高傲地对待过几个男子。现在我被您舍弃,哪敢不向您请罪。"梁鸿说:"我要的是穿粗布衣服,可以同我一起到深山隐居的人罢了。现在居然穿着绮丽的绢绸衣服,涂脂抹粉,这哪里是我的意愿呢?"妻子说:"只是看看你的志向罢了。我自有隐居的服装。"就重新把头发梳成椎形的髻,穿上粗布衣服,做着女人的活计到梁鸿的面前来。梁鸿非常高兴,说:"这真是我梁鸿的妻子啊,能够服侍我喽!"……于是来到吴,依附在世家望族皋伯通,住在厢房,给人雇工舂米。每当打工回来,妻子就准备好食物,不敢在梁鸿面前直接仰视,把盛食物的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伯通看到了感到很奇怪,说:"那个打工人能让他的妻子如此敬畏他,不是平常人。"就让他在家里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8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208
发表于 2016-7-22 20: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王彦章,字贤明,郓州寿张县人也。……龙德三年四月晦,晋师陷郓州,中外大恐。五月,以彦章代戴思远为北面招讨使。拜命之日,促装以赴滑台。遂自杨村寨浮河而下,水陆俱进,断晋人德胜之浮梁,攻南城,拔之,晋人遂弃北城,并军保杨刘。彦章以舟师沿流而下,晋人尽弃北城,析屋木编筏,置步军于其上,与彦章各行一岸,每遇转滩水汇,即中流交斗,流矢雨集,或舟筏覆没,比及杨刘,凡百余战。彦章急攻杨刘,昼夜不息,晋人极力固守,垂陷者数四。六月,晋王亲援其城,彦章之军重壕复垒,晋人不能入。晋王乃于博州东岸筑垒,以应郓州。彦章闻之,驰军而至,急攻其栅,自旦及午,其城将拔。会晋王以大兵来援,彦章乃退。七月,晋王至杨刘,彦章军不利。遂罢彦章兵权,诏令归阙,以段凝为招讨使。
  先是,赵、张二族挠乱朝政,彦章深恶之,性复刚直,不能缄忍。及授招讨之命,因谓所亲曰:"待我立功之后,回军之日,当尽诛奸臣,以谢天下。"赵、张闻之,私相谓曰:"我辈宁死于沙陀之手,不当为彦章所杀。"因协力以倾之。时段凝以贿赂交结,自求兵柄,素与彦章不协,潜害其功,阴行逗挠,遂至王师不利,竟退彦章而用段凝,未及十旬,国以之亡矣。
  [注]德胜:即德胜渡,当时黄河上一处重要渡口。
  杨刘:即杨刘镇,在今山东东阿东北古黄河南岸。
  晋王:即李存勖,其父李克用被唐封为晋王,李存勖袭封。
  11.下列词语的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促装以赴滑台        促装:催促收拾行李
  B.析屋木编筏          析:拆毁
  C.垂陷者数四          垂:接近、快要
  D.彦章之军重壕复垒    重:读chóng,重叠,一层层
  12.比较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彦章代戴思远为北面招讨使    ③诏令归阙,以段凝为招讨使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④. 举所佩玉决玦以示之者三
  A.两个"为"不同,两个"以"相同        B.两个"为"相同,两个"以"不同
  C.两个"为"不同,两个"以"也不同      D.两个"为"相同,两个"以"也相同
  1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每遇转滩水汇,即中流交斗       B.赵、张二族挠乱朝政,彦章深恶之
  C.因协力以倾之                   D.晋师陷郓州,中外大恐
  1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彦章闻之,驰军而至,急攻其栅,自旦及午,其城将拔--王彦章听说后,急奔晋王大军而来,猛攻晋军营寨,从清晨到中午,快要把城攻下来
  B.        当尽诛奸臣,以谢天下--将把奸臣全部杀掉,来告谢天下
  C.时段凝以贿赂交结,自求兵柄--当时段凝用贿赂结交权要,为自己谋取兵权
  D.素与彦章不协,潜害其功,阴行逗挠,遂至王师不利--(段凝)一向与彦章关系不和睦,暗地里妒忌他成功,私下逗留观望,致使朝廷的军队不能获胜
  15.下面最能表现彦章善于作战的一项是
  A.水陆俱进,断晋人德胜之浮梁
  B.每遇转滩水汇,即中流交斗,流矢雨集
  C.彦章之军重壕复垒,晋人不能入
  D.驰军而至,急攻其栅
  16.下面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彦章受命于危难之中,凭着自己的作战才能,挽狂澜于既倒,一下子扭转了颓势。
  B.彦章能征惯战、骁勇忠烈,但遇上了晋王,终于不敌,也因此被罢了兵权。
  C.彦章生性刚烈耿直,曾对亲近的人表示要杀尽败坏朝政的奸臣。
  D.段凝谋取兵权成功,当了招讨使。可不到一百天,国家就灭亡了。
  [答案]  11.A(促:急忙)12.C("为"分别为动词、介词,"以"分别为介词、连词)13.D(中外:朝廷内外)14.A(驰军:率领军队疾奔)15.A  16.B
  附翻译:
  王彦章,字叫贤明,是郓州寿张县人。
  龙德三年四月的最后一天,晋军攻占郓州,朝廷内外一片恐慌。五月,叫王彦章取代戴思远做北面招讨使。拜任的当天,急忙收拾行装赶往滑台。于是从杨村寨乘船沿黄河而下,水陆一齐进发,截断了晋军在德胜的浮桥,进攻南城,南城被攻克。晋军于是放弃北城,合并兵力守住杨刘。王彦章带领水军顺流而下,晋军全部撤出北城,拆毁房屋用木料编成木筏,让步军乘坐在上面,与王彦章的军队各自靠着一边河岸行进,每当遇到转弯浅滩水流交汇的地方,就在河中交战,飞箭密集如雨,有的舟筏沉没,等行进到杨刘时,共打了一百多仗。王彦章猛攻杨刘,昼夜不息,晋军竭尽全力坚守,多次几乎陷落。六月,晋王亲自率兵增援杨刘,王彦章的军队构筑了层层壕沟壁垒,晋军不能攻入。晋王于是在博州附近的黄河东岸筑起城垒,以便救应郓州。王彦章听说后,率军疾奔赶到,猛攻晋军营寨,从清晨到中午,快要把城打下来。这时晋王率领大军赶来救援,王彦章只好退兵。七月,晋王抵达杨刘,王彦章的军队作战失利。于是罢免了王彦章的兵权,下诏命令他返回朝廷,叫段凝做招讨使。
  此前,赵岩、张汉鼎两家败坏朝政,王彦章对他们深恶痛绝,性情又刚烈正直,不能闭口忍耐。到接受招讨使的任命,就对身边的亲信说:"等我立功之后,回兵之日,要全部杀掉奸臣,来告谢天下。"赵、张等人听说后,私下互相说:"我辈宁可死在沙陀人的手里,也不要被王彦章所杀。"因此合力来排挤他。当时段凝用贿赂来结交权要,为自己谋取兵权,一向与王彦章关系不和睦,暗地里妒忌他成功,私下逗留观望,致使朝廷的军队不能获胜,终于斥退王彦章而进用段凝,不到一百天,国家就灭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650
发表于 2016-7-22 2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将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其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向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注]报闻:上书言事,上不采纳。
  11.对下面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不逊必侮上             侮:轻慢
  B.陛下即爱厚之           即:如果
  C.臣闻客有过主人者       过:路过
  D.在人之右               右:上位,尊贵的地位
  1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曲突徙薪亡恩泽             ②人为徐生上书
  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           焦头烂额为上客
  A.两个"亡"字相同,两个"为"字也相同
  B.两个"亡"字不同,两个"为"字也不同
  C.两个"亡"字相同,两个"为"字不同
  D.两个"亡"字不同,两个"为"字相同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霍氏奢侈               B.宜以时抑制
  C.往事既已               D.后以为郎
  14."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把烟囱改造成拐弯的,到远处去搬柴禾,否则恐怕会发生火灾
  B.把烟囱改造成拐弯的,把柴禾搬到远处去,否则将会发生火灾
  C.再另外造个拐弯的烟囱,把柴火搬到远处去,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
  D.再另外造一个拐弯的烟囱,到远处去搬柴禾,不然的话,恐怕会发生火灾
  15.文中"徙薪曲突之策"指的是:
  A.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
  B.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其积薪
  C.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无逆乱诛灭之败
  D.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
  16.对上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福从霍氏奢侈,必行逆道,料到其必然自取灭亡,但又不希望见到霍氏败亡,就多次上书,希望皇上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B.皇上不采纳徐福的意见,后来霍氏果然被诛灭。霍氏亡后,徐福并未得到嘉奖,等到有人上书后,他才得到了皇上的一点奖赏。
  C.曲突徙薪的故事讲了有一个主人不听到访客人的意见,没有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终至发生了火灾,后来论功宴请,却只请为救火而焦头烂额的人,没请提宝贵意见的人。
  D.有人向皇上建言,应该奖赏徐福,尊重有先见之明的人。
  [答案]11.C(过:拜访)12.C(亡:没有。为:给,介词;作为,动词)13.D 14.B 15.D 16.C(后来有请,"主人乃寤而请之")
  附翻译:
  先前,霍光生活奢侈,茂陵徐福说:"霍氏一定会灭亡。(因为)奢侈就会不谦逊,不谦逊就一定轻慢位尊的人。轻慢尊上,是违背道理的。地位在人家之上,人家就会妒忌。霍氏掌握政权已经很久了,妒忌他的人太多了。天下的人妒忌他,却又背道而行,不灭亡还会有什么结果呢!"就上疏向皇上进言,说:"霍氏安泰兴旺,陛下您要是怜惜厚待他,就应该不时加以抑制,不使他(生变)导致灭亡。"三次上书,总是没有结果。后来霍氏(获罪)被诛杀,那些告发霍氏的都封赏。有人就为徐生(感到不平)向皇上上书,说:"我听说有客人拜访主人,看到他的烟囱笔直,旁边放着干柴。客人就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曲的,远离那些干柴,否则会有火灾。主人笑笑着不回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都来救火,幸亏把火扑灭了。于是就杀牛设宴,答谢邻居们。烧焦烫伤的就坐在上边,其他的按功劳大小依次就座,却不邀请那建议把烟囱改曲的人。人家就对主人说:'你如果听那客人的话,不用花费牛肉酒食,终究没有火灾。现在论功宴请宾客,那建议把烟囱改曲,远离干柴的人没有功劳,为救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却成为座上宾吗?'主人才醒悟了,邀请了那客人。现在茂陵的徐福屡次上书,说霍氏会有变故,宜及早防止杜绝。如果原先徐福说的能得到实行,那么国家就没有分裂土地、赏官赐爵的花费,臣民没有叛逆作乱的败迹。事情已经过去了,徐福却独独没有蒙受功劳,希望陛下能够明察,尊崇那有先见之明、防范于未然的建议,让这样的人地位比只会效死力的人尊贵。"皇上就赐给徐福十匹帛,后来让他做了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48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408
发表于 2016-7-22 22: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项王亡将钟离眜家在伊庐,素与信善。项王死后,亡归信。汉王怨眜,闻其在楚,诏楚捕眜。信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游云梦。"实欲袭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曰:"斩眜谒上,上必喜,无患。"信见眜计事。眜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眜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乃骂信曰:"公非长者!"卒自刭。信持其首,谒高祖于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怏怏,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后车:随皇帝出行的副车。]
  11.下列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        素与信善             善:友善、交好
  B.        高帝以陈平计         以:用
  C.信由此日夜怨望      怨望:抱怨、希望
  D.信知汉王畏恶其能    畏恶:害怕、嫉妒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乃骂曰:"公非长者!"      B.汉王怨眜
  C.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D.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
  13.下列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今有事,亡去不义        B.信初之国
  项王死后,亡归信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C.欲谒上,恐见禽              D.高祖且至楚
  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1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行县邑,陈兵出入:到各县邑巡视时,进出都带着武装卫队
  B.所以不击取楚,以眜在公所:(沛公)之所以不攻取楚地,就因为我在您这里
  C.天下已定,我固当亨:天下已经安定太平,我当然就应该享受
  D.生乃与哙等为伍:我这一辈子竟然与樊哙这般人为伍
  15.下列各句不能反映韩信心理特点的一项是
  A.信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
  B.信持其首,谒高祖于陈
  C.居常怏怏,羞与绛、灌等列
  D.生乃与哙等为伍
  16.下列对本文意思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韩信位尊权重,招致疑忌,险酿杀身之祸。
  B.韩信卖友保身,解除了刘邦的疑忌,并被封为淮阴侯。
  C.樊哙因韩信去拜会,深感荣幸,礼敬有加。
  D.韩信才高气傲,不屑与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同列。
  [答案]11.C(怨望:怨恨不平)12.D(媚:讨好、逢迎。A长者:(今)年纪大的人,(古)忠厚人。B怨:(今)不满意、责怪,(古)恨。C以为:(今)认为,(古)以之为,这里意为"任命他当")13.A.(亡:逃。B.之:到,动词;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通"擒";鸟兽总称。D.且:将;况且)14.C("亨"通"烹",意为"我这样的功臣当然就应该被烹杀")15.A(表其身份、地位。BCD分别从其行动、心理、语言刻画其心理特点)16.B(并没有解除刘邦的疑虑)
  附翻译:
  项羽的亡命将领钟离眜家在伊庐,一向跟韩信友善。项王死后他就逃命来归附韩信。汉王怨恨钟离眜,听说他在楚国,就下令楚国逮捕钟离眜。韩信刚到封国,到各县邑巡视时,进出都带着武装部队。汉6年,有人上书告楚王韩信造反。高祖用陈平的计策,"天子要出巡,会合各封国诸侯。南方有云梦泽,派使者告诉诸侯到陈会合,我要到云梦泽去巡游。"实际上要袭击韩信,韩信不知道。高祖将要到楚国,韩信要起兵造反,又想自己没有罪,要晋见皇上,又担心被捉拿。有人劝说他:"斩了钟离眜晋见皇上,皇上一定高兴,就没有忧虑了。"韩信就去跟钟离眜商量这事。钟离眜说:"汉王之所以不攻打楚国,就是因为我在你这里。如果要抓了我去向汉王讨好,我今天死了,你跟着也就要灭亡了。"就大骂韩信说:"你不是忠厚的人!"最终就自杀了。韩信拿了他的头,到陈晋见高祖。皇上命令武士捆绑了韩信,载在随行的副车上。韩信说:"真的象人们所说的,'狡兔死了,用来猎兔的走狗就被烹杀;高空的鸟捕完了,良弓就收藏起来;敌国消灭了,出谋划策的臣子就要灭亡。'天下已经统一安定,我当然就应该被烹杀!"皇上说:"有人控告你要造反。"于是用刑具锁绑了韩信。到了雒阳,赦免了韩信的罪,封他为淮阴侯。
  韩信知道汉王害怕和嫉妒他的才能,经常借口有病不参加朝会和侍行。韩信因此日日夜夜怨恨不平,平常总是怏怏不乐,对跟周勃、灌婴地位相同感到羞耻。韩信曾经拜会过樊哙将军,樊哙跪拜着迎送,称自己"臣",说:"您大王怎么竟然肯光临臣!"韩信出了门,笑着说:"我这一辈子竟然跟樊哙这般人为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8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208
发表于 2016-7-22 23: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刘义隆将王玄谟寇滑台,诏假慧龙楚兵将军,与安颉等同讨之。相持五十余日,诸将以贼盛莫敢先,慧龙设奇兵大破之。世祖赐以剑马钱帛,受龙骧将军,赐爵长社侯,拜荥阳太守,仍领长史。在任十年,农战并修,大著声绩。招携边远,归附者万余家,号为善政。
  其后,刘义隆将到彦之、檀道济等频顿淮颍,大相侵掠,慧龙力战,屡摧其锋。彦之与友人萧斌书曰:"鲁轨顽钝,马楚粗狂,亡人之中唯王慧龙及韩延之可为深惮。不意儒生懦夫,乃令老子讶之。"刘义隆纵反间,云慧龙自以功高而位不至,欲引寇入边,因执安南大将军司马楚之以叛。世祖闻曰:"此必不然,是齐人忌乐毅耳。"乃赐慧龙玺书曰:"义隆畏将军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风尘之言,想不足介意也。"刘义隆计既不行,复遣刺客吕玄伯购慧龙首,二百户男、绢一千匹。玄伯伪为反间来,求屏人有所论。慧龙疑之,使人探其怀,有尺刀。玄伯叩头请死。慧龙曰:"各为其主也。吾不忍害此人。"左右皆言义隆贼心未已,不杀玄伯,无以制将来。慧龙曰:"死生有命,彼亦安能害我。且吾方以仁义为干卤,又何忧乎刺客。"遂舍之。时人服其宽恕。
  [注]楚兵将军:官名,掌军事。
  齐人忌乐毅:乐毅是战国时燕国大将,带兵攻齐不下,被齐人用反间计,终败奔赵国。
  干卤:又作干橹。小盾为干,大盾为卤,泛指武器。
  11.对下列句子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诏假慧龙楚兵将军                   假:古代官吏代理职务
  B.刘义隆将到彦之、檀道济等频顿淮颍   顿:驻扎
  C.慧龙力战,屡摧其锋                 摧:挫败
  D.刘义隆纵反间                       纵:放纵
  12.对下列"因"和"相"意义和用法的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因执安南大将军司马楚之以叛    ②义隆畏将军如虎,欲相中害
  因拔刀斫前奏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齿相师
  A.两个"因"字相同,两个"相"字也相同
  B.两个"因"字不同,两个"相"字也不同
  C.两个"因"字相同,两个"相"字不同
  D.两个"因"字不同,两个"相"字相同
  1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慧龙设奇兵大破之
  B.招携边远,归附者万余家
  C.刘义隆计既不行,复遣刺客吕玄伯购慧龙首
  D.不杀玄伯,无以制将来
  1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①亡人之中唯王慧龙及韩延之可为深惮     ②风尘之言,想不足介意也
  A.①战死的人里面,只有王慧龙和韩延之值得特别敬畏
  ②流言蜚语,想不到你还是介意了
  B.①战死的人里面,只有王慧龙和韩延之值得特别敬畏
  ②流言蜚语,我想你不值得介意吧
  C.①亡命之徒里面,只有王慧龙和韩延之应该特别畏惧
  ②流言蜚语,想不到你还是介意了
  D.①亡命之徒里面,只有王慧龙和韩延之应该特别畏惧
  ②流言蜚语,我想你不值得介意吧
  15.能表现"乃令老夫讶之"的原因的一项是
  A.诸将以贼盛莫敢先,慧龙设奇兵大破之
  B.在任十年,农战并修,大著声绩
  C.慧龙力战,屡摧其锋
  D."且吾方以仁义为干卤,又何忧乎刺客"
  16.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王慧龙领兵与刘义隆对抗,屡立战功,名声大震。
  B.王慧龙作为一介儒生,他的勇气却足以让敌人丧胆。
  C.世祖与王慧龙君臣相得,互相信赖,因此敌人用反间计,派刺客,想除掉他,都没有成功。
  D.王慧龙以德报怨,放了刺客一条生路,他的宽容,得到当时人们的佩服。
  [答案]11.D(纵:设)12.B(因:介词,趁着,由此;连词,于是,就。相:代你;互相)13.B(边远:形容词作名词,边远的人)14.D(惮:忌怕,说敬畏不当,相应的,"可"译为应该;足:值得)15.C   16.C(行刺不成功,跟君臣互相信任没有因果关系)
  附翻译:
  刘义隆的大将王玄谟进犯滑台,世祖下诏王慧龙代理楚兵将军,与安颉等一同去讨伐。相持五十多天,众将鉴于敌军强盛,没有人敢首先作战,王慧龙设奇兵打败敌人。世祖赐给他宝剑、战马和钱财,授予龙骧将军,赐爵长社侯,拜为荥阳太守,仍任长史,在任十年,农事与战备一起抓,名声和战绩大震。他招纳边远地方的人,归附的有一万多家,号称政绩至佳。
  后来,刘义隆的大将到彦之、檀道济等经常驻扎在淮、颍一带,大肆侵袭掠夺,王慧龙努力作战,多次挫败敌人的锋芒。到彦之给友人写信说:"鲁轨愚顽迟钝,马楚粗疏狂妄,亡命之徒里面,只有王慧龙和韩延之应该特别畏惧,想不到儒生懦夫,却让老夫惊讶。"刘义隆设反间计,说王慧龙自以为功大而职位不相称,想引敌人进入边境,由此擒获安南大将军司马楚之而反叛。世祖听到后说:"这一定不真实,齐人忌恨乐毅而已。"于是赐给王慧龙亲笔信说:"刘义隆畏将军如虎,想中伤陷害你,我自己心里明白。流言蜚语,我想你不值得介意吧。"刘义隆的反间计既没有成功,又派刺客吕玄伯去,封二百户男、赏绢一千匹。吕玄伯假装为反间计而来,请求屏退其他人,他有话要说。王慧龙怀疑他,派人搜索他的怀中,有一尺长的刀。吕玄伯叩头请死。王慧龙说:"各自为他的主人啊。我不忍心杀害这个人。"左右的人都说刘义隆贼心未死,不杀吕玄伯,无法制止将来的事。王慧龙说:"死生有命,他怎么能害我。并且我正以仁义作武器,又担心刺客做什么。"于是放了他。当时人们都佩服他的宽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30 18:07 , Processed in 0.068717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