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真题 2015高考作文
2016高考一轮复习汇总
语文
|
数学理 文
|
英语
|
政治
|
历史
|
地理
|
化学
|
物理
|
生物
| [tr]
[/tr]
714_151009145229K0B3yhsTAxEx4A0g.png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聚落考古在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标志性、概括性意义,在文明起
源研究中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不过文明起源是一个极为复杂
的体系工程,大型聚落和城市只是文明起源过程中的一个结晶。在
文明形成过程中,聚落和城市可以理解成文明体的表层结构,是文明
的结果与呈现。支持表层结构进步与改变的,是与生产直接相关的
技术因素的发展——特别是导致集约化生产出现的关键性技术因素
的突变,以及由此引起的基础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建立在其上的社会
文化形态的形成。因此,技术因素在文明起源过程中,提供了原生动
力,是文明起源的内因。技术因素、基础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可以
理解成驱动文明这辆马车前行的两轮,相互支持,互为表里。从世界
文明史发展的视野看,决定不同区域文明特质的常常是那些文明体
的表层结构,而驱动文明马车前行的技术因素在不同文明体中通过
交流存在明显互动性,存在着趋同现象。
和其他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成熟一样,夏文明体的出现并非偶然,
是外因和内因交互作用的结果。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开始以来,西
方文明因素向中原地区汇集的步伐加快,使这里演变成文化的接触
与交融的漩涡地带。整个公元前3千纪的下半叶数百年间,中原文
明已经孕育了深层的变革,至2千纪初前后,夏文明诞生。
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西方文化因素向中原频繁汇集,更多学者
不断举出南方以水稻种植文化的北传和对黄河流域农业文化产生的
深刻的影响来进行说明:源于中国境外更多的文化因素这一时期传
至中原,对中原文明形成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所起的作用,一直未受
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这些外来文化因素引起中原地区的社会变
化更为深刻,甚至是革命性的,所以近来有学者立足于青铜技术的西
东向传播的史实,用“青铜革命”来概括这一时期社会的变化。
青铜技术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这是因为每一件青铜器
都需要找矿、开矿、选矿、熔炼、设计、锻造和铸造等系列工序,如果是
合金,一件铜器的产生就需要更复杂的程序,这无疑需要严密有效的
基础社会组织才能实现。其次是小麦,小麦是一种高产农作物,中原
地区夏代或略早突然开始普遍种植的小麦,对当时社会经济文化产
生了巨大影响。由于小麦是需要灌溉的农作物,因此它的大面积种
植需要公共管理系统对水源进行分配与调节。国际学术界曾站在水
利资源分配的角度,探究过西亚两河流域以及埃及文明出现的动因。
可以推测相应的水利灌溉与水源管理知识体系的应用,与中原夏代
文明机制的不断成熟必然存在内在关系。牛羊类动物牲畜传入中原
内地对中原早期文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可低估。牛羊人工畜养传
入中原内地后,大大改变了当地传统的以猪肉为主的肉食结构,丰富
了人类的营养,增强了人类体质。
(摘编自刘学堂、李文瑛《史前“青铜之路”与中原文明》)
1.下列关于“文明起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尽管聚落考古在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标志性、概括性意义,但
是大型聚落和城市只是文明起源过程中的一个结晶,文明起源
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T程。
B.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技术因素的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基础社会
结构的变迁和建立在其上的社会文化形态的形成,是支持文明
表层结构进步与改变的因素。
C.技术因素、基础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是驱动文明这辆马车前
行的两轮,相互支持,互为表里,技术因素在文明起源过程中,
提供了原生动力。
D.从世界文明史发展看,文明体的表层结构常常决定不同区域文
明的特质,驱动文明车马前行的技术因素在不同文明体中,从
各不相同逐渐趋同。
重点关注:
2016年高考一轮复习:2015年高考各科母题题源汇总
新东方2016高考一轮复习指导汇总
2016高考各科一轮复习要点汇总
(责任编辑:周怡灵)
157_1501141445093nn1ibuG0tYRn5br.gif
group.png
157_150114145108aIRz3bYo5LSySjIH.jpg
157_150114144608mCYYOuujzYzJOq1K.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