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真题
|
2015
|
2014
|
2013
|
模拟试题
|
月考
|
期中期末
|
一模二模三模
|
157_1504081126378LBNdnS01raFpUY4.gif
热报课程
|
2016寒假班
|
高考提高班
|
艺考文化班
|
2016北京高三一模考了哪些题目?新东方网高考频道第一时间为大家整理北京2016高三一模试题及答案,包括2016海淀高三数学一模试题及答案,西城高三一模试题答案,东城高三一模试题答案等。想获悉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新东方网高考频道专题。(也可关注@新东方网高考微博,新东方高考微信公众考:xdfgaokao了解最新高考动态!)
2015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4高考一模二模三模试题及答案(汇总)
714_1511271024411wTyGZTyMc9n7j3I.jpg
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1.仿写题属于表达应用能力层级(E级)
仿写语句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谐调等许多方面,也间接地考查考生的知识范围及文化修养,反映出理解、表达运用等多层级的能力要求。这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题型。
2.常考类型: ①嵌入式 所写句子夹在已供材料中间,一般限定了句子表达的思维空间,要求与前后语句搭配得当,句式或前或后要相同。 ②话题式 设定一个语言材料,再另外设置话题,按照例句格式仿写。 ③开放式 只提供例句的形式,不限定仿写的内容。 ④续写式
【真题回放】 1、【2009 山东】请仿照下面诗歌前两节的格式,续写第三、第四节。(4分) 我是雪 我被太阳翻译成水 我是水 我把种子翻译成植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0 山东】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4分) 在孤独中,书是朋友,读书使平淡的生活丰富多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2 山东】根据语境,仿照下面的句子中本体(画线部分)的句式,补写出两个恰当的喻体。(4分) 作诗填词,本来是为了传情达意。如果写出的诗词不能传情达意,这就有如,又如,还有什么用呢?
4、【2013山东】以下是某中学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4分) 学生甲:老师,您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书写忠诚,默默无闻; 学生乙:老师,您勤耕三尺讲台, ①
; 学生甲: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 学生乙: 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指津】
(1)注意例句的句式,特别是复句中分句间的关系,关联词也应一一对应。有时原句在标点中有所暗示,如分号要填并列的内容,冒号则必须总结;注意例句所用的修辞方法,仿句要与例句的方法与效果一致。 (2)必须解读原句,理解原句的意义,特别是其隐含意义,保证仿写句子的意义与原句的句意保持一致。 (3)注意原句的修辞方法,仿句要与之相同。 (4)注意原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等,仿句用词与原句的越像越好。 (5)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与之一致。 (6)组织语言仿写,如果和比喻综合考查,还要注意展开联想,选好喻体。 【小结】 1.审题干,明要求 2.找出句子格式 3.找出修辞方式(或显或隐) 4.选取恰当的内容填充(拓展思维、相关联想) 【即时小练】 1、 在画线处再写两个句子。要求:每句要有一个带“马”字的成语或俗语,两个句中的句式大体一致,且上下文语意和谐。 被人误会,一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既让自己坦荡,也留给对方反思的空间。被人称赞,一句“马马虎虎”,喜悦里洋溢着谦虚,谦虚里又暗涌着新的寄托。朋友赶考或谋职,_____________________。朋友沮丧或失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秋雨在散文《废墟》中写道,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唯有屈原、杜甫、曹雪芹、孔尚任等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请根据上面这些人物及其作品,仿照例句,再写出两个“不肯大团圆”的句子。 例:孔尚任不想大团圆,借侯、李的离合之情,抒发了他对南明王朝的兴亡之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物大都能从正反两面引申出哲理,请仿照例句,从“梅花”“彩虹”“粉笔”“橡皮擦”中任选一个作话题,阐发出哲理。 例:竹——每攀登一步,都做一次小结; 过分地谦虚,难成栋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下列句式,更换写作对象,另写一组句子表达一定的哲理。 例:云海/想要遮住/大山的身影/却做了/大山雄伟的陪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4_151127102510mr7FOuW443YQi6g1.jpg
group.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