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73|回复: 0

关于高一生物复习方法:高一生物内容构成 6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23 09: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uwu.html (32.42 KB, 下载次数: 244)

  (五)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H2O 外界
  水
  H2O O2 矿质元素
  [H]
  光 ATP 原生质
  ADP+PI 热能
  ATP
  ADP+PI
  CO2+H2O C3H6O3 C2H5OH+CO2
  一、 酶——降低反应活化能
  ◎ 新陈/细胞代谢:活细胞内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
  ◎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成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1. 发现
  ①巴斯德之前: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
  ②巴斯德(法、微生物学家):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
  ③利比希(德、化学家):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④比希纳(德、化学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⑤萨姆纳(美、科学家):从刀豆种子提纯出来的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⑥许多酶是蛋白质。
  ⑦切赫与奥特曼(美、科学家):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2.定义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注:
  ①由活细胞产生(与核糖体有关)
  ②催化性质:A.比无机催化剂更能减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B.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没有变化。
  ③成分: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特性
  ① 高效性:催化效率很高,使反应速度很快,是一般无机催化集的107——1013倍。
  ② 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 多样性 。
  ③ 需要合适的条件(温度和pH值) → 温和性 → 易变性 。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等,过酸、过碱、高温都会破坏酶分子结构。低温也会影响酶的活性,但不破坏酶的分子结构。
  图例
  解析 在底物足够,其他因素固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1.在S较低时,V随S增加而加快,近乎成正比;
  2.在S较低时,V随S增加而加快,但不显著;
  3.当S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V也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即使再增加S,反应也几乎不再改变。
  1.在一定T内V随T的
  升高而加快;
  2.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T时活力最大,称最适温度;
  3.当T升高到一定限度时,V反而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动物T:35—40℃
  PH : 6.5—8.0
  ◎ 酶工程
  生产提取 制成 酶制剂 应用 治疗疾病;加工和生产一些产品;
  和分离纯化 固定化酶 化验诊断和水质检测;其他分支。
  二、ATP(三磷酸腺苷)
  ◎ ATP是生物体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
  能源,它的水解与合成存在着能量的释放与贮存。
  1.结构简式
  A — P ~ P ~ P
  腺苷 普通化学键13.8KJ/mol 高能磷酸键 30.54 KJ/mol 磷酸基团
  2.ATP与ADP的转化
  ATP
  呼吸作用
  (线粒体) 吸 Pi
  (细胞质基质) 能 吸收分泌(渗透能)
  (叶绿体) 放 肌肉收缩(机械能)
  光合作用 Pi 能 神经传导、生物电(电能)
  ADP (每个活细胞) 合成代谢(化学能)
  体温(热能)
  萤火虫(光能)
  ◎ 糖类—主要能源物质 热能 散失
  太阳光能 脂肪—主要储能物质 氧化
  (直接能源) 蛋白质—能源物质之一 分解 化学能 ATP
  水解酶、放
  ◎ ATP ADP + Pi + 能量
  合成酶、吸
  3.能产生ATP: 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能产生水: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
  能碱基互补配对: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
  三、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呼吸是通过呼吸运动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分为: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概念 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过程 ① C6H12O6 → 2丙酮酸 + [H] + 2ATP
  ② 2丙酮酸+ 6H2O → 6CO2 + [H]+ 2ATP
  ③ [H] + 6O2 → 12H2O + 34ATP ① C6H12O6 → 2丙酮酸 + [H] + 2ATP
  → 2C3H6O3
  ② 2丙酮酸 → 2C2H5OH + 2CO2
  反应式 C6H12O6+6H2O+6O2→6CO2 + 12H2O + 38ATP C6H12O6 → 2C3H6O3 + 2ATP
  → 2C2H5OH + 2CO2 + 2ATP
  不同点 场所 : ①②线粒体基质 ③内膜 始终在细胞质基质
  条件 : 除①外,需分子氧、酶 不需分子氧、需酶
  产物 : CO2 、H2O 酒精和CO2或乳酸
  能量 : 大量、合成38ATP(1161KJ) 少量、合成2ATP(61.08KJ)
  相同点 联系 : 从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阶段相同,以后阶段不同
  实质 :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ATP
  意义 : 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体内其他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比较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反应场所 绿色植物(在叶绿体中进行) 所有生物(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反应条件 光、色素、酶 酶(时刻进行)
  物质转变 把无机物CO2和H2O合成有机物(CH2O) 分解有机物产生CO2和H2O
  能量转变 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释放有机物的能量,部分转移ATP
  实质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
  联系 有机物、氧气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能量、二氧化碳
  ◎ 光合作用的实质
  通过光反应把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通过暗反应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把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四、光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
  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影响因素有:光、温度、CO2浓度、水分、矿质元素等。
  1.发现
  内容 时间 过程 结论
  普里斯特 1771年 蜡烛、小鼠、绿色植物实验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萨克斯 1864年 叶片遮光实验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
  恩格尔曼 1880年 水绵光合作用实验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释放出氧。
  鲁宾与卡门 1939年 同位素标记法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来自水
  2.场所
  双层膜
  叶绿体 基质
  基粒 多个类囊体(片层)堆叠而成
  胡萝卜素(橙黄色)1/3
  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黄色) 2/3 吸蓝紫光
  色素 (1/4) 叶绿素A(蓝绿色)3/4
  叶绿素(3/4) 叶绿素B(黄绿色)1/4 吸红橙和蓝紫光
  3.过程
  光反应 暗反应
  条件 光、色素、酶 CO2、[H]、ATP、酶
  时间 短促 较缓慢
  场所 内囊体的薄膜 叶绿体的基质
  过程 ① 水的光解
  2H2O → 4[H] + O2
  ② ATP的合成/光合磷酸化
  ADP + Pi + 光能 → ATP ① CO2的固定
  CO2 + C5 → 2C3
  ② C3/ CO2的还原
  2C3 + [H] →(CH2O)
  实质 光能 → 化学能,释放O2 同化CO2,形成(CH2O)
  总式 CO2 + H2O → (CH2O)+ O2
  或 CO2 + 12H2O → (CH2O)6 + 6O2 + 6H2O
  物变 无机物CO2、H2O → 有机物(CH2O)
  能变 光能 →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 同位素示踪
  14C 光反应 2C 3 暗反应 (14CH2O)
  3H2O 固定 [3H] 还原 (C3H2O)
  H218O 光 18O2
  ◎ 人为创设条件,看物质变化:
  1. 光照 → [H]和ATP → 暗反应 → (CH2O)
  ↓ ↓ ↓ ↓
  切断 → 不能生成 → 不能进行 → 不能生成
  2. CO2 → C5 → C3 → (CH2O)
  ↓ ↓ ↓ ↓
  99高一生物必修1复习提纲(苏教版)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22 18:03 , Processed in 0.094896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