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7|回复: 0

高三化学教学教案:如何应用电子守恒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24 16: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津第四中学 刘英莲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贯穿于整个高中的教学。而解决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问题又是这部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在高考题目中经常出现。充分的利用守恒思想来解决计算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方法。
          电子守恒也就是说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相等。正确地利用此方法解题是高中教学的一个重点,但是很多学生虽然知道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电子守恒,但是很难熟练地应用电子守恒计算的技巧。为了加深学生理解并且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根据学生对公式的掌握远远比文字描述更好的前提下,我对电子守恒作了简单的改进。
          例如: 在下列反应中:P+CuSO4+H2O→Cu3P+H3PO4+H2SO4,1molCu2+能氧化P的物质的量为
          A.-mol  B.-mol  C.-mol  D.-mol
          解析:很多学生做本题的解题思路是:
          先配平:
          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
          再找得失关系:15Cu2+→15-
          -→H3-
          15molCu2+反应后生成6molH3PO4,所以1molCu2+可氧化-mol即-molP,错选C,错在忽略了P元素的歧化反应,即6molH3PO4中有一部分P是通过自身歧化得来而非被Cu2+氧化。
          这种解题思路不但麻烦,浪费时间,而且容易出错。我的改进点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即 总得=总失;我们又知道特征是化合价的变化,即:化合价总升=总降,因此在做题过程中我尽量用化合价来解题。鉴于此我把化合价的这个变化总结成了一个公式:即n1×△↑=n2×△↓(n1,n2表示化合价升高或降低物质的物质的量,△↑、△↓表示该物质化合价的变化)这样一来使感性认识变得很直观,解题也方便了不少。
          因此本题我们标出化合价后知道,“1molCu2+能氧化P”铜化合价降低1价,P化合价升高5,代入公式后1mol×1=n2×5,从而得出n2=-mol,得出正确答案是:A
          应用本公式后,将问题大大简化,避开配平的繁杂过程。经过我的调查学生掌握的情况明显比以前大大提高,错误率也明显减低,当然本公式不仅可以确定物质的量,还能确定化合价,例如:
          24mL浓度为0.05mol/LNa2SO3溶液,恰好与20mL浓度为0.02mol/L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则元素Cr在被还原的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
          A. +6 B. +3 C. +2 D. 0
          解析:Na2SO3→Na2SO4 设产物中化合价为a
          代入公式24mL×0.05mol/L×2=20mL×0.02mol/L×(12-a)
          解得a=+3 答案为B
          注意:任何氧化还原反应都存在得失电子守恒,关键要找准化合价升、降价的数目,即指的是该物质化合价的变化,包含了角标。
          类似的题目还有:
          在KNO3+S+C→K2S+N2+CO2反应中,被1mol KNO3氧化的碳的质量是
          A.21g  B.18g  C.15g  D.12g
          正确答案: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5 07:12 , Processed in 0.05662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