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9|回复: 1

2011年北京丰台区高三一模语文短文解析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3 21: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一粒麦子
  刘燕成
  ①麦子是跟随父亲的那捆麦哨进城的。
  ②那一年的四月,父亲走了,他留给我两册手抄歌本、一支唢呐和一捆麦哨,我从千里外的老家将父亲留给我的这些遗产带进了城里的家。进城后,我将唢呐高高地搁置在了书橱里,两册手抄歌本也被我请人重新装订了一番,做得像书的模样,以便保存作永久的纪念,而那一捆麦哨,被妻丢进了阳台的花钵里,从此不再有人管它。
  ③历经了半年的风吹雨打后,就到了秋末冬初,那捆麦哨竟然长出了一粒嫩绿的芽儿,在花钵里,正迎着窗外的冷风,猛烈地哆嗦。透过玻璃,从我的书房斜斜地望过去,正好可以看见那花钵里的麦芽,有一些伶仃的样子。那些废弃的书报、旧碗、拖鞋、破开了洞的棉袄,统统丢在阳台那边,花钵就是孤立在这些废弃物之中的。幸好时不时地可以招来一些清冷的月光,柔柔地泼洒在阳台里。并且自从有了这一滴娇嫩的绿色后,我便开始慢慢地喜欢起这方小小的阳台来。
  ④那段时光,看麦,是我起床后必做的一件事。见得那小小的生命之色一日比一日浓,叶片也一天比一天粗壮,渐渐地,还长出了秸秆,包裹在那鲜绿的叶片里,我的心不禁欢喜起来。我心想,这粒麦,它生命之血是源于父亲手心的,或许,它那根底泛白的麦壳上还留有父亲的手温,这些绿,或许就是从那温度里生长出来的。一如今日的我,是从往日父亲的血脉中走出来的。把这粒柔弱的幼麦当作兄弟,每天给它一些粮食、水,一些温和的态度,让它真正感受到兄长的关怀,而不是那些城里人的冷漠。我对妻说。
  ⑤冬日的阳光总是少得可怜,天气稍微转好的日子,也只是在中午方才见得厚厚的云层里那一个单薄的太阳影。稀薄的阳光,赢弱地从屋外的院坝上空穿过,然后从窗外的那棵百年梧桐的光秃秃的枝丫间轻轻地掠进了我的阳台,照着麦。然而没有多久,我便发觉我似乎和别人一样,每一日都沉陷在忙碌无为中,静不下片刻的心绪来。只有在周末的日子,方才抽得出身去看看那阳台上的麦儿;平日里,总有许多的事要做,总有一些有关的人事要去面对和应付。所以,麦总是孤独地站在阳台的花钵里,虽然它绿绿地日渐坚强起来,但毕竟生长在这繁华的都市。
  ⑥那一年的深冬,雪洋洋洒洒来到了人间,一些雪花像长出了手一般,伸到阳台里面来了,厚厚地躺在花钵里,盖得麦儿见不了影。我突然就想起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谚语:今年麦盖三层被,明年枕着馒头睡。我倒不是在期冀“枕着馒头睡”的富足和幸福,我只是在想,这般大的雪,倒是预兆了麦子的一生好命。我到底是可以在来年的春天,看到这一粒沉甸甸的麦子了。那时,我想学着父亲,用收获后的麦秸做成唢呐哨,用这麦哨,像父亲那样吹一吹我很早就没有吹了的酒曲。那些往日熟悉的曲子,现在大概是忘记得差不多了的罢。
  ⑦记得小时候就喜欢吹唢呐柳笛之类,我偷过父亲的唢呐,还将麦秸用滚水煮软,然后一小节一小节地剪下,做成麦哨。怕父亲发现,便躲到老屋背后那些僻远而幽深的峡谷里,坐在那绿油油的麦地上使劲地吹。若此种种的“恶迹”,倒是使我越来越像父亲了,即便我没父亲这位民间艺人将唢呐吹得婉转动听,吹得人心欢畅,但我到底是没有丢掉父亲的这一门手艺。什么样的酒事,要吹什么样的唢呐;什么样的时辰,要吹什么样的曲调,这些我是烂熟于心的。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到城里,那天父亲是吹着这唢呐,将我送到山路的尽头的。山里人的唢呐,没了这小小的麦秸,没了麦哨,是怎么也不可能吹得出乐调来的。有时我想,没有父亲默默的支持,我的生活不知会是怎样……
  ⑧春天悄悄来临的时候,这花钵里的麦粒就成熟了。金黄的叶,金黄的秸秆,金黄的穗粒,即便是夜里,也泛着那丰产的喜气。然而这个时候,面对这沉甸甸的一颗麦,我的眼里总是含着泪水。当我从书柜里取出父亲的唢呐,当我抚摸着唢呐上的麦哨,我又情不自禁想起了那麦哨声里的村庄,我似若看见了往日的父亲。
  ⑨我想,就让这颗花钵里的麦兀自流浪在阳台上吧。如同父亲,让我一个人漂泊在这个异乡的城市。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以“一粒麦子”为线索,叙述了这粒麦子在花钵中逐渐成长的过程,集中表达了作者对具有顽强生命力的麦子的赞美之情
  B.第③段写那捆麦哨竟然在风吹雨打后长出了一棵嫩芽,那伶仃娇嫩的模样触动了作者,作者从此喜欢并关注起麦芽的成长。
  C.第⑤段作者描写阳光透射在麦子上的情景,运用“稀薄”“羸弱”“轻轻”等词来突出阳光的稀少,直接表达对幼麦的关爱。
  D.第⑦段作者回忆偷学唢呐以及父亲送他上城里工作的情景,写出了“我”“麦哨”“父亲”三者的内在联系,蕴含父子深情。
  E.结尾段与第①段互相照应,语言简洁但内蕴深刻,城市里的“我”如同花钵中的“麦”,肩负着殷切的期望,孤独但却坚强。
  A C(A。主旨概括错误。这是一篇托物言情的文章,作者借写麦子的成长经历表达对顽强拼搏精神的赞美,还有对父辈的感恩与思念等等。C。 抒情方式错误。“直接表达”应为“含蓄地表达”。)
  17.请简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示例1:第④段画线句,作者运用类比联想的手法,由物及人或借物抒情叙写了自己、麦粒、父亲三者生命紧密相连的缘分,表达了对父亲和麦粒深挚的感情。
  答案示例2:第④段画线句,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叙写了自己和麦粒两者生命紧密相连的缘分,表达了对父亲和麦粒深挚的感情。
  【评分参考】①修辞或表现手法。(1分)②结合修辞谈其表达作用。(2分)。③体会语句中情感。(1分)。按点给分。意思对即可。
  18.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7分)
  (1)第⑥段,作者引用“今年麦盖三层被,明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谚语,有何作用?(3分)
  要点:引用谚语,表达自己预见到麦子“一生好命”,将看到麦子成熟的欣喜(1分),为下文写对父亲的回忆、麦子的成熟作铺垫。(2分)
  (2)第⑧段,为什么“面对这沉甸甸的一颗麦,我的眼里总是含着泪水”?(4分)
  要点:①麦子顽强的生命力使我感动。②麦子的成熟让我想起自己拼搏历程的艰辛的感触。③麦子成熟让我想起去世的父亲的感伤。
  示例:①一粒伶仃的麦子居然在繁华都市阳台上的花钵中扎根、发芽、成长,彰显了生命力的顽强,这让作者不由得非常感动,所以一面对沉甸甸的麦子就会忍不住热泪盈眶;②文中作者借写麦子的成长来写自己的拼搏经历,当作者看到伶仃的麦子终于成熟,忍不住想起自己独自一人异地拼搏终于成功的艰难与辛酸,自然悲感交集。③沉甸甸的麦子也让“我”自然联想起麦子成熟季节偷学唢呐以及父亲背后鼓励的点点滴滴,如今麦子已经成熟,父亲却已不在,于是忍不住流下伤感的泪水。
  19.在“一粒麦子”的成长历程中,哪一点最能引发你对人生的感触?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一点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
  示例:麦子孤独而顽强生长的经历使我感悟到:要敢于面对生活中的磨难,顽强拼搏,才能获得成功。一粒麦子孤独地生长在繁华都市阳台上的花钵里,扎根、发芽、成长,沐着稀薄的阳光,经受着冷风的侵袭,最终成熟并且充满了丰产的喜气。让人不能不感佩它的勇敢和生命力的顽强。我们也经常有离开父母或老师独自面对困难的时候:在校住宿,参加夏令营活动,面对一道难题无从下手等等。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颗勇敢的心和一种坚持下去的坚强意志。我们相信,敢于面对困难并且努力克服困难,就能渡过难关。因为,胜利总是属于勇敢而顽强的人。
  其他立意:对生活艰辛的思考;对柔弱却坚强的生命的关注;对孩子(人才)的培养等。只要言之成理,与文本有自然联系,即可。
  【评分参考】①表明看法,要求观点鲜明(2分)。②结合原文谈理解(3分)。③联系当前生活或自己经历谈感受。(3分)。言之成理,分析深刻,可得满分。④语言表达(2分)。语言顺畅,表达清晰,即可得满分。⑤字数不足,酌情扣分。
  文本解析及试题分析
  材料定位:存在一定难度,题型较为规范,难点在于对文章内容及情感手法的理解,适合高三学生现代文阅读第二讲或者非毕业班程度较好的学生。
  2011丰台一模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一粒麦子
  刘燕成
  ①麦子是跟随父亲的那捆麦哨进城的。
  ②那一年的四月,(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展开,提醒学生注意时间节点)父亲走了,他留给我两册手抄歌本、一支唢呐和一捆麦哨,我从千里外的老家将父亲留给我的这些遗产带进了城里的家。进城后,我将唢呐高高地搁置在了书橱里,两册手抄歌本也被我请人重新装订了一番,做得像书的模样,以便保存作永久的纪念,而那一捆麦哨,被妻丢进了阳台的花钵里,从此不再有人管它。
  ③历经了半年的风吹雨打后,就到了秋末冬初,那捆麦哨竟然长出了一粒嫩绿的芽儿,在花钵里,正迎着窗外的冷风,猛烈地哆嗦。(麦子生活环境的恶劣)透过玻璃,从我的书房斜斜地望过去,正好可以看见那花钵里的麦芽,有一些伶仃的样子。那些废弃的书报、旧碗、拖鞋、破开了洞的棉袄,统统丢在阳台那边,花钵就是孤立在这些废弃物之中的。幸好时不时地可以招来一些清冷的月光,柔柔地泼洒在阳台里。并且自从有了这一滴娇嫩的绿色后,我便开始慢慢地喜欢起这方小小的阳台来。
相关阅读 4d9c0fc312705.shtml (64.04 KB, 下载次数: 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7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178
发表于 2016-7-3 22:4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段交代了麦子初生时期环境的艰难,为下文麦子顽强的表现做了铺垫)
  ④那段时光,看麦,是我起床后必做的一件事。见得那小小的生命之色一日比一日浓,叶片也一天比一天粗壮,渐渐地,还长出了秸秆,包裹在那鲜绿的叶片里,我的心不禁欢喜起来。我心想,这粒麦,它生命之血是源于父亲手心的,或许,它那根底泛白的麦壳上还留有父亲的手温,这些绿,或许就是从那温度里生长出来的。一如今日的我,是从往日父亲的血脉中走出来的。把这粒柔弱的幼麦当作兄弟,每天给它一些粮食、水,一些温和的态度,让它真正感受到兄长的关怀,而不是那些城里人的冷漠。我对妻说。
  ⑤冬日的阳光总是少得可怜,天气稍微转好的日子,也只是在中午方才见得厚厚的云层里那一个单薄的太阳影。稀薄的阳光,赢弱地从屋外的院坝上空穿过,然后从窗外的那棵百年梧桐的光秃秃的枝丫间轻轻地掠进了我的阳台,照着麦。然而没有多久,我便发觉我似乎和别人一样,每一日都沉陷在忙碌无为中,静不下片刻的心绪来。只有在周末的日子,方才抽得出身去看看那阳台上的麦儿;平日里,总有许多的事要做,总有一些有关的人事要去面对和应付。(直接或间接表现了对城市生活的厌恶情绪)所以,麦总是孤独地站在阳台的花钵里,虽然它绿绿地日渐坚强起来,但毕竟生长在这繁华的都市。
  (以上内容交代了麦子在苦难的环境中逐渐坚强壮大,也暗喻作者当年的生活情状)
  ⑥那一年的深冬,雪洋洋洒洒来到了人间,一些雪花像长出了手一般,伸到阳台里面来了,厚厚地躺在花钵里,盖得麦儿见不了影。我突然就想起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谚语:今年麦盖三层被,明年枕着馒头睡。我倒不是在期冀“枕着馒头睡”的富足和幸福,我只是在想,这般大的雪,倒是预兆了麦子的一生好命。我到底是可以在来年的春天,看到这一粒沉甸甸的麦子了。那时,我想学着父亲,用收获后的麦秸做成唢呐哨,用这麦哨,像父亲那样吹一吹我很早就没有吹了的酒曲。那些往日熟悉的曲子,现在大概是忘记得差不多了的罢。
  ⑦记得小时候就喜欢吹唢呐柳笛之类,我偷过父亲的唢呐,还将麦秸用滚水煮软,然后一小节一小节地剪下,做成麦哨。怕父亲发现,便躲到老屋背后那些僻远而幽深的峡谷里,坐在那绿油油的麦地上使劲地吹。若此种种的“恶迹”,倒是使我越来越像父亲了,即便我没父亲这位民间艺人将唢呐吹得婉转动听,吹得人心欢畅,但我到底是没有丢掉父亲的这一门手艺。什么样的酒事,要吹什么样的唢呐;什么样的时辰,要吹什么样的曲调,这些我是烂熟于心的。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到城里,那天父亲是吹着这唢呐,将我送到山路的尽头的。山里人的唢呐,没了这小小的麦秸,没了麦哨,是怎么也不可能吹得出乐调来的。有时我想,没有父亲默默的支持,我的生活不知会是怎样……
  ⑧春天悄悄来临的时候,这花钵里的麦粒就成熟了。金黄的叶,金黄的秸秆,金黄的穗粒,即便是夜里,也泛着那丰产的喜气。然而这个时候,面对这沉甸甸的一颗麦,我的眼里总是含着泪水。当我从书柜里取出父亲的唢呐,当我抚摸着唢呐上的麦哨,我又情不自禁想起了那麦哨声里的村庄,我似若看见了往日的父亲。
  ⑨我想,就让这颗花钵里的麦兀自流浪在阳台上吧。如同父亲,让我一个人漂泊在这个异乡的城市。
  首先帮学生梳理一下本文的写作思路:
  本文从麦哨四月进城,到半年后长出嫩绿的芽儿,再到冬日的成长,春天的成熟,记叙了麦子成长的全过程。这麦子虽然孤独地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却能够发芽、成熟,日渐坚强。
  在记叙麦子成长的同时,作者又引入了自己的联想和感受,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对儿时快乐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城市孤独冷漠生活的厌倦等情感。
  本文以时间顺序,并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有序地组织起来,繁而有序。
  再梳理一下文章涉及的意向:麦子、父亲、我
  三者关系:我--(兄弟)--麦子;父亲:我和麦子的“生命之血源于父亲的手心”
  我和麦子的相似处:都从农村进入城市、生活艰难、最终成长、都源于父亲的养育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以“一粒麦子”为线索,叙述了这粒麦子在花钵中逐渐成长的过程,集中表达了作者对具有顽强生命力的麦子的赞美之情
  B.第③段写那捆麦哨竟然在风吹雨打后长出了一棵嫩芽,那伶仃娇嫩的模样触动了作者,作者从此喜欢并关注起麦芽的成长。
  C.第⑤段作者描写阳光透射在麦子上的情景,运用“稀薄”“羸弱”“轻轻”等词来突出阳光的稀少,直接表达对幼麦的关爱。
  D.第⑦段作者回忆偷学唢呐以及父亲送他上城里工作的情景,写出了“我”“麦哨”“父亲”三者的内在联系,蕴含父子深情。
  E.结尾段与第①段互相照应,语言简洁但内蕴深刻,城市里的“我”如同花钵中的“麦”,肩负着殷切的期望,孤独但却坚强。
  A C(A。主旨概括错误。这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作者借写麦子的成长经历表达对顽强拼搏精神的赞美,还有对父辈的感恩与思念等等。C。 抒情方式错误。“直接表达”应为“含蓄地表达”。)
  17.请简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题型定位:解释作用
  审题重点:句子手法判定、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运用手法,表现出事物或人物或情感特质,表达的情感主旨,在表现性及风格语言等方面的价值,如有必要,可以考虑结构上的作用。
  难点分析:手法,可以借助本题帮学生复习一下手法或者手法判定条件。
  答案示例1:第④段画线句,作者运用类比联想的手法,由物及人或借物抒情叙写了自己、麦粒、父亲三者生命紧密相连的缘分,表达了对父亲和麦粒深挚的感情。
  答案示例2:第④段画线句,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叙写了自己和麦粒两者生命紧密相连的缘分,表达了对父亲和麦粒深挚的感情。
  【评分参考】①修辞或表现手法。(1分)②结合修辞谈其表达作用。(2分)。③体会语句中情感。(1分)。按点给分。意思对即可。
  18.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7分)
  (1)第⑥段,作者引用“今年麦盖三层被,明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谚语,有何作用?(3分)
  题型定位:解释作用
  审题重点:引用句本身、作用
  答题思路:1。本句能够体现出的物象或情感特质;2。本句在文中的位置;3。本句与文中其他信息关系。
  4。手法作用
  答案要点:引用谚语,表达自己预见到麦子“一生好命”,将看到麦子成熟的欣喜(1分),为下文写对父亲的回忆、麦子的成熟作铺垫。(2分)
  (2)第⑧段,为什么“面对这沉甸甸的一颗麦,我的眼里总是含着泪水”?(4分)
  题型定位:概括信息
  审题重点:为什么
  答题思路:1。确定答题范围,寻找答题区间;2。泪水-感动;3。麦子-沉甸甸指的是成熟,属于结果
  4。明确麦子、我、父亲之间的关系,寻找感动的原因
  答案要点:①麦子顽强的生命力使我感动。②麦子的成熟让我想起自己拼搏历程的艰辛的感触。③麦子成熟让我想起去世的父亲的感伤。
  答案示例:①一粒伶仃的麦子居然在繁华都市阳台上的花钵中扎根、发芽、成长,彰显了生命力的顽强,这让作者不由得非常感动,所以一面对沉甸甸的麦子就会忍不住热泪盈眶;②文中作者借写麦子的成长来写自己的拼搏经历,当作者看到伶仃的麦子终于成熟,忍不住想起自己独自一人异地拼搏终于成功的艰难与辛酸,自然悲感交集。③沉甸甸的麦子也让“我”自然联想起麦子成熟季节偷学唢呐以及父亲背后鼓励的点点滴滴,如今麦子已经成熟,父亲却已不在,于是忍不住流下伤感的泪水。
  19.在“一粒麦子”的成长历程中,哪一点最能引发你对人生的感触?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一点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
  题型定位:阅读延伸
  审题重点:人生、感触
  答题思路:明确观点-联系原文分析-联系生活体验-结尾
  答案示例:麦子孤独而顽强生长的经历使我感悟到:要敢于面对生活中的磨难,顽强拼搏,才能获得成功。一粒麦子孤独地生长在繁华都市阳台上的花钵里,扎根、发芽、成长,沐着稀薄的阳光,经受着冷风的侵袭,最终成熟并且充满了丰产的喜气。让人不能不感佩它的勇敢和生命力的顽强。我们也经常有离开父母或老师独自面对困难的时候:在校住宿,参加夏令营活动,面对一道难题无从下手等等。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颗勇敢的心和一种坚持下去的坚强意志。我们相信,敢于面对困难并且努力克服困难,就能渡过难关。因为,胜利总是属于勇敢而顽强的人。
  其他立意:对生活艰辛的思考;对柔弱却坚强的生命的关注;对孩子(人才)的培养等。只要言之成理,与文本有自然联系,即可。
  【评分参考】①表明看法,要求观点鲜明(2分)。②结合原文谈理解(3分)。③联系当前生活或自己经历谈感受。(3分)。言之成理,分析深刻,可得满分。④语言表达(2分)。语言顺畅,表达清晰,即可得满分。⑤字数不足,酌情扣分。(智康1对1 崔桂霞老师)
相关阅读2011年北京丰台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4-24 07:29 , Processed in 0.069481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