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0|回复: 0

北京市西城区2016年高三一模试卷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3 21: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市西城区2016年高三一模试卷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2016.4
  一、(24分)
  1.(2分)C2.(2分)D3.(2分)A
  4.(3分)①实用性②艺术性③省投资
  评分标准:三个要点,每点1分。
  5.(3分)D
  6.(3分)①影响区域发展②降低城市活力③浪费土地资源
  评分标准:三个要点,每点1分。
  7.(3分)B
  8.(6分)参考答案要点:
  ①有无应该视实际需要②存废应该有利于环境建设③存废应该有利于减少浪费。
  评分标准:三个要点,每点2分。
  二、(20分)
  9.(3分)D10.(3分)B11.(3分)C12.(3分)C
  13.(4分)时代有古今(的分别),语言也有古今(的不同),(1分)今天的人们惊讶地认为是奇特奥妙文字的语句,(1分)怎么知道不是古代人的街谈巷语呢?(1分)
  评分标准:三个要点,每点1分;表达清楚流畅,1分。
  14.(4分)参考答案要点:
  ①当代文人把李梦阳那种纯粹模仿古代文章的写法当成标准,只要有一句话不像古人文章,就立刻横加指责。
  ②有些文人嫌当下的制度名称不够文雅,写文章的时候使用秦汉时候的称谓,让读者不明所以。
  ③人们并不理解司马迁在写作上的真正妙处,甚至认为西汉以后的官制名称都不好听,即使司马迁在世也写不出好史书来。
  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三、(20分)
  15.(3分)B16.(3分)C
  17.(8分)①浴乎沂风乎舞雩②红酥手满城春色宫墙柳
  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④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评分标准:每空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18.(6分)
  ①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和反衬手法,以今日之景与昔日之景对比表明时间之快变化之大,(1分)以明媚的春景反衬战士远离故乡、奔赴战场的伤感苦楚。(1分)
  ②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采薇》这一节诗表现的是战士终于踏上返乡路途的情景,(1分)既有回忆的辛酸苦楚,又有对故乡亲人的期待渴盼;(1分)而王赞《杂诗》中写的是战士苦守边关的心境,(1分)当年离乡的时候春光明媚,黄莺啼啭,如今又到岁暮,蟋蟀悲鸣,自己却依然无法返乡,表达的是战士内心的痛苦与悲哀。(1分)
  四、(26分)
  19.(3分)C20.(3分)C
  21.(5分)参考答案示例:
  画线语句运用整散句渲染色彩和线条,(1分)显示出作者在初次面对西川时内心的变化与起伏。(1分)既有对西川外在状貌的强大视觉冲击力的描摹,(1分)也有对西川厚重历史的强大内心震撼力的凸显,(1分)突出地表现了西川的沉静带给作者内心强大的影响。(1分)
  22.(5分)参考答案要点:
  ①作品中的老汉,对外界事物并无兴趣,淡然宁静。作为眷念故土因而不愿走出西川的一部分人的代表,他们的淡然是西川继续"沉静"下去的真实依据。
  ②作品中的老婆婆,希望多来游客,渴望有人气的充实生活。作为渴望西川与外界同步变化的一部分人的代表,他们的焦虑是打破西川"沉静"的最大动力。
  ③两位老人的存在,其实就是西川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状态的呈现。
  评分标准:①②各2分,③1分。
  23.(4分)参考答案示例:
  "西川的沉静",指西川自然环境的特点:静寂、幽静和幽深。也指西川在现实状态中的人文特色:既有西川现实的寡淡、静默和衰老,也包括西川人内心的质朴、淡然和坚忍。
  评分标准:三个方面,写出一个方面得2分,写出两个方面得3分,写出三个方面得4分。
  24.(6分)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五、(60分)
  25.(10分)
  (1)符合题目要求,内容充实,以7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2)超过字数不扣分。
  26.(50分)
  评分标准参考2015年北京高考试题。

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


一类卷
(42—50分)

符合题意、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46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作文可得48分以上。


二类卷
(33—41分)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以37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作文可得39分以上。


三类卷
(25—32分)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以29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作文可得31分以上。


四类卷
(24—0分)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以24分为基准分浮动。

  说明:作文没有抄写题目,扣2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文言文参考译文】
  嘴巴所说的言语是代替内心的想法,而文章又是代替言语的功能。克服障碍辗转表达,一篇文章就算是写得通顺,恐怕也比不上言语让人来得明白,更何况是要写出人内心的想法呢?所以孔子谈论文章时说:"词汇(写文章)的目的,就在于通顺地表达而已。"文辞是否达意,是辨别文章优劣的标准。
  唐(尧)、虞(舜)还有夏商周三代的文章,没有不能通顺地表达思想的作品。今人读古代的书籍,如果不能马上读懂,往往就说古代文章奇特奥妙,今人下笔写作不应该平淡浅易。时代有古今的分别,语言也有古今的不同;今天的人们惊讶地认为是奇特奥妙的字句,怎么知道不是古代人的街谈巷语呢?左丘明距离古代的时间不算久远,但《左传》里的字句却不曾和《书经》相似;司马迁距离左丘明的时代也不久远,但《史记》里的字句也不曾和左丘明相似。到了现在,往回倒推到西汉,不知道经过几千年的久远时间,从司马迁用字和左丘明不同的情况来看,现在的人写作用字要和左丘明、司马迁完全一样,不也是很荒谬吗?中间经历了晋朝、唐朝,又过了宋朝、元朝,文人学者并不少,但却没有公然地抄袭模仿古文而占为己有的人。韩愈喜好奇特的风格,偶尔写作这样的文章,如《毛颖》等传,但只是一时的游戏之作,其他文章都不是这样的写作方式。
  李梦阳不懂得这个道理,只会每篇文章模拟古文,也叫做"回归正轨"。于是后代文人将此视为定律,像法令一样遵循。凡是有一句话不合乎古文的要求,就极为愤怒,将这样的文句看作旁门左道。他们不知道李梦阳模拟的手法,由一个人创作,还不会觉得太讨厌;等到后来,以一传百,(很多人跟着作)以讹传讹,错误愈来愈多,风格愈来愈低下,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不值得阅读了。况且李梦阳的文章,大部分都是自己的意见想法,记叙事情、抒发情感,往往逼真,其中特别可取之处,是地名官职都用当时的制度。如今的人却嫌弃当下的制度不具有文章美感,因此取用秦朝、汉朝的名称头衔来命名,看文章的人如果不检索《一统志》,几乎无法辨识一个人是哪里人了。再说文章的好坏,不在于地方以及官衔名称如何呈现,司马迁的文章,优点在于描述事情就像作画一样清楚,谈论道理能够超越普通人想法。而近来有人却说:"西汉以来,封建宫殿、官师郡邑,这些名称都不高雅,就算司马迁复活,也不能写成史书了。"这么说来,司马迁的长处,那些人连做梦都看不见,更何况是与他相似呢?
  有人说:"如果真像你说的一样,那古代的文章就不必学了吗?"我说:"古文的可贵之处在于通达,学习通顺的表达思想,就是所谓学习古文了。学习古人作文的用意,不必拘泥于古文的字句。现代衣服的圆领方襟,就是学习古人以树叶遮蔽身体的结果;现代食物的五味调理、煎熬烹饪,就是学习古人茹毛饮血的结果。为什么呢?古人这么做的用意,是希望能够填饱肚子、遮蔽身体,今人这么做的用意,也是希望能够填饱肚子、遮蔽身体,不曾有所差别。那些套用古文字句在自己作品里的人,这就与把树叶缝在衣服中、把毛血加在煮熟的食物里没什么区别。大概说古人的文章,都是专注于希望能够表达心意思想的目标;而今人的文章,都是专注于不能表达心意思想(只着重字句雕琢,不重内涵)。用不能表达内心的方式学习通达的作法,这样可以说是学习古人写作文章的精神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1-18 21:51 , Processed in 0.060318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