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12|回复: 4

中国古代史第一章节知识点同步指导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25 17: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夏朝的建立1.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2.建立者:禹。3.都城:阳城。4.统治中心地区:西起今河南西部和山西西部,沿黄河至河北、山东交界处。5.灭亡:黄河下游商部落汤讨桀灭夏。二、商朝的兴衰1.时间: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2.都城:亳——(盘庚)殷。3.残暴统治:纣王—炮烙之刑。人祭和人殉。4.灭亡:周武王—牧野之战。三、西周的建立1.时间: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2.建立者:周武王。3.都城:镐京。四、“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一)“国人暴动”1.背景:周厉王贪财好利。2.爆发:公元前841年。3.结果:厉王外逃;“周召共和”。(二)西周灭亡1.背景: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诸侯长不来朝贡,战争连年,国力贫困。2.标志: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幽王。3.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五、井田制和分封制(一)井田制1.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2.内容:(1)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2)诸侯交贡赋。(3)奴隶集体耕种。(4)如同井字。3.瓦解:春秋战国铁器牛耕——私田增多——封建剥削方式出现——井田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度逐渐确立。(二)分封制1.含义:分封诸侯的制度。2.原因: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3.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4.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等。5.义务:服从王命、缴纳贡赋,随王作战。
  6.意义: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第三节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一、农业和畜牧业(一)农业1.后来习称的“五谷”,在商周时期都已种植,甲骨文和《诗经》已有记载。2.奴隶集体劳动,使用农具骨木石蚌,少量青铜农具。3.施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二)畜牧业:商饲养数量多。食用、拉车、祭祀。二、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一)青铜铸造业1.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商周是繁荣时期。2.概况:(1)夏发现较少。(2)商官府垄断生产规模大,作坊集中在王都,产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3)西周 趋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数量大,动物造型生动。(二)玉器加工和纺织业的发展1.商代玉器雕刻精美,数量多。2.西周有斜纹织花织物,出现刺绣。(三)商周陶瓷业和漆器制造1.陶瓷业:商和西周遗址出现原始瓷器,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2.制漆业(世界最早):河姆渡——红漆碗;商——浮雕是花纹,并镶有绿松石和钻花金箔。周——工艺大量用于车的制造。种植漆林,已被征收赋税。三、商业、交通和城市1.夏的交通工具:车、船、撬等。2.商:商人。贝币,朋为单位。商都繁荣的商业城市。3.西周交通比商进步。
  4.三代都城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7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178
发表于 2016-7-25 18: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东周      战国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东周公元前256年结束)二、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一)背景:王室衰微(二)目的:争夺土地和人口(三)齐桓公称霸(公元前7世纪中前期)1.条件:(1)齐国富庶。(2)管仲改革。(3)尊王攘夷。2.过程:北御夷狄,南制楚蛮。3.标志:葵丘会盟。(四)晋楚争霸(公元前7世纪后期~公元前6世纪初)1.晋文公称霸: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2.楚庄王称霸:公元前六世纪初。(五)吴越争霸:吴(长江下游)王阖闾和越(钱塘江)王勾践(六)评价1.性质:非正义。2.影响:进步性:有利于统一;便利地主阶级势力发展;促进民族融合。三、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一)战国局面形成1.三家(韩赵魏)分晋。2.田氏代(姜)齐。(二)经过1.魏齐争霸(公元前4世纪中期)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后,魏国势力大为削弱。2.秦国独霸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在也无力与秦抗衡。四、民族融合1.民族:华夏族、北方:东胡、匈奴;西:戎;南:越。2.融合途径: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战争。3.结果: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第六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一、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一)铁制农具的使用1.概况:(1)西周晚期开始使用铁器。(2)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3)战国时期,使用范围扩大。2.结果: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二)牛耕1.时间:春秋战国时期。2.意义: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三)水利事业的发展1.中原:桔槔。2.水利工程:春秋楚相孙叔敖芍陂、战国秦蜀守李冰都江堰和郑国渠。二、手工业的发展
  类别概况
  冶铸业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早于欧洲两千年以上
  青铜铸造工艺莲鹤方壶(春秋时期),金银错技术和雕铸技术
  漆工艺夹苎技术(战国)
  纺织业战国麻布纤维相当细密
  煮盐业山西池盐、山东海盐、四川井盐
  酿酒业春秋战国以曲造酒
  手工业工艺专著《考工记》记述齐过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三、商业和城市(一)形成了繁荣的中原市场。(二)商业中心:临淄、邯郸、郢等。四、由公田到私田(一)原因: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的进步。(二)出现:随着荒地的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三)影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出现。五、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一)春秋改革: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实质是逐步承认土地私有。(二)战国变法1.原因和条件:(1)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推动社会变革。(2)阶级基础:新兴地主阶级(贵族地主、工商地主、军功地主)队伍日益扩大。(3)争霸战争的影响:争霸战争不仅使一批军功地主兴起,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而且各国国君为了取得争霸战争的胜利,励精图治,要求政治经济变革,以增强国力。(4)各国变法也反映了阶级矛盾激化,统治阶级要求巩固统治。2.主要变法:魏—李悝;韩—申不害;秦—商鞅。3.商鞅变法:(1)开始: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2)内容和评价
  次别内 容分 析 评 论
  第一次“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加强了对百姓的控制,强化了社会秩序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耕织,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以法律来加强和巩固以农业为本的封建基础,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
  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废除了贵族特权,有利于提高新兴地主的政治地位
  “燔诗书而明法令”思想专制,提高了法家思想的地位
  第二次统一度量衡方便了税收,有利于经济交流
  废分封,行县制建立了直属于秦国国君的地方管理体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为井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3)评价:进步性: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消极影响: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
  4.战国变法运动的影响:封建制度确立。中国进入封建社会阶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5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160
发表于 2016-7-25 20: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老子和孔子(一)老子:1.时间:春秋晚期。2.称谓:道家创始人。3.思想:哲学:辩证法思想。政治:“无为”,反对严刑峻法。(二)孔子:1.时间:春秋晚期。2.称谓: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3.思想:政治思想:仁与礼。教育思想:有教无类。4.著作:编订和整理《五经》。5.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部分。二、“百家争鸣”(一)形成的历史条件1.战国时期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繁荣提供物质条件。2.社会大变革有利于促进思想文化的繁荣。3.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识的思想家。4.各国纷争的局面促进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
  名称代表人物或创始人主   张
  墨家墨翟兼爱、非攻、尚贤
  儒家孟子(1)仁政,民贵君轻。(2)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3)给农民一定土地,不侵犯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荀子(1)具有唯物主义思想;(2)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法家韩非子改革观、集权观、法制观。
  道家庄子(1)世界是主观产物;(2)鄙视不公平社会现象。

  三、《诗经》和屈原(一)《诗经》1.时间:西周至春秋中叶。2.构成:风、雅、颂。3.对后世影响:人文主义和现实主义。(二)屈原——楚辞与《离骚》四、诸子散文(一)孟子:以刚柔相济的辩论见长。(二)庄子:1.特点:文字优美,想象力丰富。2.代表作:《秋水》《逍遥游》。五、艺术(一)绘画1.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2.现存最古老的帛画《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二)青铜艺术进步1.表现:图案花纹—完整画面。2.代表:嵌错尚功宴乐铜壶。(三)音乐:编钟六、科学技术
  类别概况评价
  天文立法《春秋》中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春秋形成十九年七润比西方早一百六十年
  《甘石星经》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物理《墨经》:杠杆原理;浮力理论;声学;“《墨经》光学八条”。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物理学的重大成就
  医药扁鹊和“四诊法”中医沿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5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160
发表于 2016-7-25 20: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阶段特征】1.基本线索本单元从距今170万年起至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1)原始社会(略)  (2)奴隶社会:自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①夏(约自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由禹建立,至桀亡,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我国历史上奴隶制确立时期。  ②商(约自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由汤建立至纣亡。商具有高度的奴隶制文明,是奴隶制的发展时期。  ③西周(约自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由周武王建立,至周幽王亡。创立了完备的政治经济制度,是疆域空前的奴隶制国家,是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  ④春秋(自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生产力发展,周王室衰微,大国争霸,民族融合加强,思想文化领域活跃,是奴隶制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萌芽时期。(3)战国(自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封建制度形成时期。兼并战争激烈,形成了局部统一。新兴地主阶级运用政治力量,推行变法,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民族融合加强,思想文化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高峰。2.基本特征(1)奴隶社会的基本特征:①奴隶制社会经历了夏(形成)、商(发展)、西周(鼎盛)、春秋(解体)四个阶段;②政治制度方面,夏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商强化了国家机器。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争霸战争和铁器、牛耕的出现,使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走向瓦解,春秋争霸客观上加快了统一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③文化光辉灿烂。 (2)春秋战国时期的基本特征: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政治:①周王室衰微,权力下移,政权逐步掌握在新兴地主阶级手中,他们利用政权力量,进行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各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逐步建立起来 ②大国争霸,战争频繁,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③民族融合加速,华夏族逐步形成。经济:①井田制逐渐崩溃,封建制生产关系萌生并逐步取代了奴隶制生产关系。②生产力大发展: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手工业技术取得重大创新。③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文化:①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②科学技术世界领先。③文学艺术光辉灿烂。【主干知识整合】1.社会政治的变动和发展  (1)原始社会(略)(2)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实行的都是君主为核心的王权专制和分封贵族为主的政体。  ①夏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夏王朝建立了武装,设置了官职、监狱,制定了刑法,国家机构完备,奴隶制国家完全形成。  ②商代奴隶制国家机器及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备。后期社会矛盾尖锐,炮烙之刑表明了奴隶制度的残酷性。③西周奴隶制度完备,经济上实行井田制,政治上实行分封制,维护着中央与地方、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和秩序。主要事件有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国人暴动”。④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失去天下共主地位,奴隶制统治秩序受到破坏,出现春秋五霸争雄的局面。主要事件有葵丘会盟、城濮之战、管仲改革。(3)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战国:争霸战争不断,政治格局变化无常,诸侯国数目减少;新的国家赋税制度和法律,促使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通过各国变法,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所取代,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被废除,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新的封建制度终于确立起来。主要事件有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长平之战、商鞅变法。  2.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1)原始社会经济(略)  (2)奴隶社会经济(略)  (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铁器时代的到来和牛耕普及,标志着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封建制的确立、新的剥削方式和新的土地所有制的出现、劳动者人身地位的提高,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利灌溉事业的进步,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金银错新技术和夹伫技术、手工业工艺专著《考工记》的出现等,标志着手工业技术的发展。一批政治、商业中心进一步发展,社会生活也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3.民族融合的加强  先秦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的奠基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王朝同周边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关系都有了发展,在频繁的战争和经济文化交往中,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快,经济文化联系加强。这些为后来秦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  ①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的剧变,人们观念的变革,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和文化发展高峰。②思想领域出现诸子百家,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新气象。③出现了一系列的开创性文学成就,《诗经》和诸子散文、屈原及《离骚》是其代表。④绘画和音乐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⑤科技成就突出,天文学、物理学、医学尤其引人注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650
发表于 2016-7-25 21: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点难点解析】1.春秋争霸战争的实质和影响实质:奴隶主之间的掠夺战争“春秋无义战”,这话用现代的观点来理解是不确切的,因为春秋时期也有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正义战争,也有各国人民抵抗游牧部落进攻的自卫战争,但用这句话来说明春秋时期统治阶级不断发动的争霸战争的掠夺性和非正义性,却有一定的道理。影响: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是中国奴隶制瓦解的反映,大国争霸的结果更促进了奴隶制的衰亡,也为社会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和新制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在大国争霸中,各大国兼并小国,开拓了疆土,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在大国争霸过程中,华夏族和周边各部落的联系、交往、融合加强了,形成了以东方的齐国、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国。北方的燕国为主的民族融合中心,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对法家思想的认识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的是法家思想,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法家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法治”。法家是先秦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其变法思想和法治主张具有务实和进取精神,推动了当时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为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法家这套建立在富国强兵基础上的以法律为根本、以愚民为手段、法术势相结合、实行君主专制主义的治国模式很适合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口味和需要,因此很快成为秦国的治国路线和统治工具。秦在韩非子法家思想的指导下,一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巩固统一,另一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重赋税、严苛法、滥用民力的政策,远远超出了农民所能承受的程度,使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从而使那些本来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措施,在实际上并未起到应的作用。法家的思想导致了秦朝的早亡。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为什么能出现文化繁荣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尽管社会动荡,但文化空前繁荣,这主要是因为:(1)这一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生产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大变革,即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逐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社会的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繁荣。(3)社会的动荡使得思想活跃,百家争鸣,这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社会的大变革使得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列国纷争,社会剧变,战争动荡,这些不仅有利于“百家争鸣”的存在,而且使得当时不可能有统一的政治力量去钳制思想,因而思想也就空前活跃。(4)社会动荡时期,各国统治者为了在争霸中获胜,纷纷重用有才学之士,一大批文化人被网罗在诸侯、大臣门下,他们为各国的争霸斗争和社会改革出谋划策,这客观上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5)大国争霸,社会的动荡,一方面使得民族融合加快。由于战争,于是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加强联系,各族之间的地域界线被打破,这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交流,丰富了华夏文化,促进了文化的繁荣。(6)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还有两个突出原因,即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创造和夏商周文化发展的奠基作用。【规律方法点悟】1.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巨变和社会转型时期,要特别注意分析社会转型的表现和原因,能以个例说明这一历史现象。同时要注意与中国历史上的历次社会转型和世界史上的社会转型联系。2.掌握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和原因,要总结其发展规律,如:工具革新、生产技术进步、统治政策、水利建设、社会转型、人民的劳动等。3.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之一,正确认识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战国变法运动的原因、内容和影响,有助于加深对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性质的社会改革的认识。4.根据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关系,分析百家争鸣及其他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注意中国古代人本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5.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认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转变的根本原因;认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以及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规律;思想文化方面的成就是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必然反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4-17 05:54 , Processed in 0.062894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