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28|回复: 0

2012年高考历史预测题(材料题)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25 17: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1~4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5题,共135分)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904年清政府颁行的《癸卯学制》为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开始。《癸卯学制》明确设定了各类学堂的培养目标:
          初等小学堂:属普及教育性质,宗旨是“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高等小学堂:属普及教育性质,宗旨是“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中学堂:属普通教育性质,兼有升学和就业两重任务。以“俾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进取者升入高等专门学堂均有根底为宗旨”,即以作官、从事实业和升学的准备作为设学宗旨。高等学堂:属高等教育性质,“以教大学预备为宗旨”;以备学皆有专长为成效。通儒院:通儒院相当于“研究生院”,以“造就通才为宗旨”;“为研究各科学精深义蕴,以备着书制器之所。”实业学堂:分初等、中等、高等,以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其学专求实际,不尚空谈。初级师范学堂:相当于普通中学程度,培养高等小学和初等小学堂教员。优级师范学堂:相当于高等学堂(大学预科)程度。培养初级师范学堂和普通中学堂教员和管理员。
          材料二 夫今之所谓新教育者,亦多端矣。日练习主义之教育,曰试验主义之教育,日实用主义之教育,日劳动主义之教育,日人格主义之教育,曰新理想主义之教育,曰自学辅导主义之教育,日杜威之教育,日蒙台梭利之教育,日欣斯凯泰奈之教育,日爱伦凯之教育,纷纷逞说,各有优异。如临百戏斗巧之场,如入万花争妍之圃,前瞻后盼,耳目眩瞀,诚令人昏迷颠倒,莫知所始从也。
          --姜琦《何为新教育》《新教育》第1卷第4期1919年5月
          材料三 旧教育的主义是要受教育者依照教育者之理想,做成伟大的个人,为圣贤,为仙佛,为豪杰,为大学者。新教育不是这样,新教育是注重在改良社会,不专在造成个人的伟大。
          新教育是人民公共的,个个有相当的机会,发展他们各个的道德、技能、学识,所以新教肓的真精神,是德谟克拉西主义。
          --陶行知《新教育是什么》《新教育》第4卷第4期1922年4月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近代新教育兴起时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教育兴起的原因。(15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新教育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教育的影响。(10分)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个大陆,各个国家的相互交织,各个领域里的所谓“全球化”,使得政治间的交织成为必要。我们在谈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世界,似乎在我们的地球上存在四个世界。这种谈论在当前比任何时候都更不应该。我们只有一个世界,因而也只能有一种世界政治。它不应是对立的政治,它必须是相互依存的政治:它应是世界的内政。
          尽管存在地区和民族的差异,新千年的世界社会所面临的任务却应该是:使所有人都能够和平共存和共处在一个有生活价值的环境里。
          --[德]曼弗雷德·马伊
          材料二 在关于什么是全球化的问题上,人们大都只是从纯粹的经济和技术现象方面来理解,而很少有人认识到,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推动和主导的全球化,不仅要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全球化,要使有利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经济秩序全球化,而且要使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民主和人权”全球化。美国政府图谋垄断对全球化的解释权,他们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全球化之外,提出了“第三种全球化”。美国国务院对“第三种全球化”作了如下的解释:“当前正在出现许多由公私双方行为者共同编织而成的跨国人权网,这是一种未受人们注意的第三种全球化。”美国自封为“第三种全球化”的“全球领导者”。美国国务院在这个报告中说:“作为促进世界各地民主和人权的全球领导者,美国在建立跨国人权网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还说:“美国继续领导组织新的跨国人权网。”
          --《反全球化运动考察与分析》
          评材料中关于全球化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编辑推荐》》 1258697.html (105.65 KB, 下载次数: 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0 07:21 , Processed in 0.045834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