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st_1033_1.html
(71.41 KB, 下载次数: 76)
|
list_1029_1.html
(67.05 KB, 下载次数: 66)
|
list_1028_1.html
(70.32 KB, 下载次数: 76)
|
list_1030_1.html
(66.4 KB, 下载次数: 72)
|
list_1031_1.html
(66 KB, 下载次数: 70)
|
list_1032_1.html
(66.27 KB, 下载次数: 82)
|
list_1035_1.html
(69.03 KB, 下载次数: 78)
|
list_1036_1.html
(65.94 KB, 下载次数: 69)
|
list_1037_1.html
(66.58 KB, 下载次数: 85)
|
list_1173_1.html
(64.49 KB, 下载次数: 73)
|
list_1022_1.html
(75.31 KB, 下载次数: 75)
|
list_1023_1.html
(73.62 KB, 下载次数: 67)
|
list_1021_1.html
(68.81 KB, 下载次数: 77)
|
list_1025_1.html
(80.41 KB, 下载次数: 75)
|
list_1542_1.html
(127.96 KB, 下载次数: 78)
|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学派
|
人物
|
时代
|
地位
|
著作、作品
|
主要观点或主张
|
道家
|
老子
|
春秋
|
道家学派创始人
|
《道德经》
|
主张“无为”;主张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
庄子
|
战国
|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
《庄子》
|
鄙视富贵利禄,痛恨不公平的社会现象,
|
儒家
|
孔子
|
春秋
|
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教育家
|
《论语》
|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主张“礼”,即贵贱有序;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
注意“因材施教”;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
孟子
|
战国
|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
《孟子》
|
认为“民贵君轻”,主张实行“仁政”,反对苛政刑杀,主张“政在得民”,宽刑薄赋;
|
荀子
|
战国
|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
《荀子》
|
主张“制天命而用之”,按自然规律办事。
|
墨家
|
墨子
|
战国
|
墨家学派创始人
|
《墨子》
|
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反对“厚葬”和殉葬;《墨经》中有大量物理学知识。
|
法家
|
韩非子
|
战国
|
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
《韩非子》
|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反对儒家的仁政;认为历史是进步的,后代胜过前代;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
兵家
|
孙武
|
春秋
|
兵家学派创始人
|
《孙子兵法》
|
主张“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
孙膑
|
战国
|
著名的军事家
|
《孙膑兵法》
|
继承和发展了孙武的军事思想。
|
更多高考资讯及备考资料在》 》
新东方网高考频道
更多新东方学校高考课程在
》 》
报班通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