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st_1033_1.html
(71.41 KB, 下载次数: 44)
|
list_1029_1.html
(67.05 KB, 下载次数: 44)
|
list_1028_1.html
(70.32 KB, 下载次数: 45)
|
list_1030_1.html
(66.4 KB, 下载次数: 59)
|
list_1031_1.html
(66 KB, 下载次数: 54)
|
list_1032_1.html
(66.27 KB, 下载次数: 49)
|
list_1035_1.html
(69.03 KB, 下载次数: 57)
|
list_1036_1.html
(65.94 KB, 下载次数: 60)
|
list_1037_1.html
(66.58 KB, 下载次数: 60)
|
list_1173_1.html
(64.49 KB, 下载次数: 53)
|
list_1022_1.html
(75.31 KB, 下载次数: 57)
|
list_1023_1.html
(73.62 KB, 下载次数: 55)
|
list_1021_1.html
(68.81 KB, 下载次数: 54)
|
list_1025_1.html
(80.41 KB, 下载次数: 53)
|
list_1542_1.html
(127.96 KB, 下载次数: 54)
|
秦——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从秦到清以来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是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
|
中央
|
地方
|
秦
|
(1)皇帝制度(皇帝、虎符)
(2)中央机构(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
废分封,设郡县,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
|
汉
|
|
汉初,郡国二制并行,诸侯势力坐大,对中央造成威胁。景帝到武帝时削弱王国势力。
|
唐
|
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下设六部),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君权的独尊。此后历朝沿用。
|
|
元
|
|
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辖外,地方设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为最高长官,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边远地区设宣尉司进行管理。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
明
|
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成祖时内阁制确立。宣宗时阁臣有票拟权。
|
|
清
|
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高于内阁、六部,皇权受到和很大限制。康熙年间中枢机构为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三足鼎立。雍正时,设军机处,军机大臣笔录和传达皇帝旨意,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
|
更多高考资讯及备考资料在》 》
新东方网高考频道
更多新东方学校高考课程在
》 》
报班通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