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0|回复: 0

高考世界近代史:社会主义运动和列宁主义诞生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25 17: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eijing-1.html (61.91 KB, 下载次数: 62)

                                        shanghai-2.html (62.79 KB, 下载次数: 60)

                                        guangzhou-3.html (61.44 KB, 下载次数: 47)

                                        wuhan-4.html (60.64 KB, 下载次数: 56)

                                        xian-6.html (60.65 KB, 下载次数: 60)

                                        chongqing-10.html (58.45 KB, 下载次数: 56)

                                        chengdu-11.html (61.15 KB, 下载次数: 58)

                                        xiangtan-48.html (36.45 KB, 下载次数: 57)

                                        xiangfan-14.html (49.72 KB, 下载次数: 56)

                                        wulumuqi-55.html (57.84 KB, 下载次数: 62)

                                        wuxi-32.html (58.14 KB, 下载次数: 60)

                                        tangshan-56.html (54.54 KB, 下载次数: 65)

                                        zhenjiang-49.html (54.62 KB, 下载次数: 52)

                                        shijiazhuang-24.html (57.43 KB, 下载次数: 64)

                                        nantong-52.html (50.27 KB, 下载次数: 59)

                                        zhuzhou-29.html (41.76 KB, 下载次数: 54)

                                        nanning-45.html (57.66 KB, 下载次数: 57)

                                        nanchang-35.html (59.79 KB, 下载次数: 54)

          世界近代史是高考历史的一部分,新东方网整理高考历史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分块整理世界近代史知识点,帮助大家梳理考点和知识脉络。更多高考历史复习资料在新东方网高考频道。
          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有了新的发展。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相继成立,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第二国际也随之建立。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一、新发展的原因
          ①19世纪70年代后期,国际工人运动重新高涨
          ②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
          ③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人运动的指导
          二、新发展的表现
          1、第二国际的建立及其活动
          ①阶级基础: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再度高涨,影响最大的是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五一”大罢工
          (1)建立的历史条件 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③组织基础:欧美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相继建立,如德国社会民主党、法国工人党、美国社会主义工党等
          ④领导者:马克思、恩格斯对各国工人运动的指导,一批工人运动领导人与宣传家成长起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
          (2)建立: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第二国际的成立
          ①组织形式: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党是独立自主的;通
          过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指出行动方向
          (3)第二国际的活动 (*由于第二国际建立于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发展时期)
          ②历次代表大会决议 内容
          作用:推动欧美工人运动发展,推动了欧美工人政党的合法斗争
          内部形成左、中、右三派以及左派与修正主义的斗争
          ③修正主义的泛滥 结果:修正主义占上风,大战爆发支持帝国主义政府,致使其瓦解
          (3)结果:因为政治上的分裂而陷入破产
          2、列宁主义的诞生(布尔什维主义)
          A.阶级基础:俄国无产阶级壮大(19世纪70、80年代)
          ①历史条件 B.思想基础:从普列汉诺夫开始,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组织和干部基础 马克思主义小组建立
          列宁完成建党准备(20世纪初)
          ②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的召开,布尔什维主义的产生
          ③1912年,布尔什维克党正式成为独立政党,成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
          ④意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index.html (31.32 KB, 下载次数: 69)

                                2013kjzf.html (50.01 KB, 下载次数: 56)

                                [艺考]
                       

                                艺考统考信息及专业辅导
                       

                                [自招]
                       

                                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简章
                       

                                [体育]
                       

                                高水平运动员及体育特招
                       

                                [志愿]
                       

                                新东方高考数据库:院校+专业
                       

                                [试题]
                       

                                全国名校期中试卷下载
                       

                                [辅导]
                       

                                中国近现代史所有考点
                       

                                [辅导]
                       

                                40篇短文串联3500高考单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7 09:39 , Processed in 0.071754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