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2|回复: 0

历史选择题的几种做法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25 17: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hongci.html (33.45 KB, 下载次数: 94)

                               
                                        list_1438_1.html (161.21 KB, 下载次数: 90)


                               
                                        gkzyxz.html (35.41 KB, 下载次数: 92)

                               
                                        tianbaozhiyuan.html (53.56 KB, 下载次数: 88)

                               
                                        list_1539_1.html (65.95 KB, 下载次数: 82)

                               
                                        xl.html (19.37 KB, 下载次数: 77)

                               
                                        list_1148_1.html (67.86 KB, 下载次数: 89)


                               
                                        [考后]
                               
                       

                               
                                        招生简章+计划
                               
                       

                               
                                        院校选择
                               
                       

                               
                                        高考查分+录取
                               
                       

                               
                                        2013高考答案
                               
                       

                               
                                        大学排名 汇总
                               
                       

       
        高考文综试卷100分的历史题中,选择题48分,占总分数的半壁江山。选择题和主观题最大的区别就是其客观性,即答案的唯一性。比如主观题一问10分,甲考生可能得8分,乙考生可能的7分,丙考生可能得6分,那么他们之间的差距也不过是1~2分,而选择题只有正确和错误两种结果,没有酌情得分的可能。错一道就差4分,两道就差8分。因此可以这样说,最后在总分上拉开距离的不是主观题,而是选择题。所以提高选择题的正答率,是高考取得高分的重要途径。
         
        首先做对选择题的前提条件是历史基础知识一定要过硬。这也是一切方法和技巧能够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其次不管做什么样的选择题都要坚持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认真审题。先找出题干中的各个限定条件,再据此通读四个选项,选择符合要求的项作为答案。切忌程式化思维,也就是一看这个题好像以前做过,然后就不假思索地选了当初选的答案,殊不知出题者有时稍微改动一个字或是一个词,答案就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下面具体介绍几种做选择题的方法。
         
        考查点判断法。此方法几乎适用所有的题目,因为每一道选择题都有自己的考查点,能准确判断出题者的出题意图和要考查什么,就很容易做对题目了。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方式发生的重大变化不包括(   )
         
        A.分封制的大力推行    B.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C.井田制的瓦解      D.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产生
         
        很明显本题的考查点是社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劳动工具相结合所形成的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最能标志生产力水平的是生产工具。B项属于生产力范畴。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如何分配以及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C项和D项属于生产关系范畴。A项是上层建筑,既不是生产力也不是生产关系,答案为A。
         
        直接(排除)法。直接法顾名思义就是在准确掌握知识的前提下直接选择,不需要拐弯抹角。这类题目在考试中是属于送分的题目。当然要求对基础知识有准确无误的掌握。
         
        例如:作品有诗史之称的唐代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
         
        这类题目考查的就是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答案B。
         
        排除法实际上是变相的直接选择,适用于题干或选项中出现了全新说法或观点的题目。
         
        例如:艾森豪威尔总统曾回忆,他熬过三年战争岁月靠的是每晚睡四个小时,每天喝20杯咖啡,吸四包骆驼牌香烟,偶尔加一个三明治。那场战争是指(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独立战争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南北战争
         
        本题中题干的说法显然是全新的,历史课本中也没有提过艾森豪威尔这个人物。睡觉、喝咖啡、香烟、三明治显然都不是有效的信息。所以三年的战争岁月就成了做题的关键。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四年,其中美国参战是在1917年;独立战争(1775—1783)八年;南北战争(1861—1865)四年。均可排除,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六年,美国参战是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后,所以美国实际参战三年,答案是C。
         
        比较分析法。很多考生在做选择题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即排除两个选项后,在剩下的两个选项中犹豫不决,不知道究竟选哪个更合适。实际上对这种那个题目我们可以结合题目要求和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比较,从而找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例如:两税法体现出杨炎的理财思想是(   )
         
        A.轻徭薄赋   B.无夺农时   C.平均负担D.开源节流
         
        本题可以明显排除A、B两项。课本上说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这就扩大了税源。所以很多考生都会选择D项。但我们仔细分析,两税法确实开源了,但节流是没有体现的。而两税法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改变了自战国秦汉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开始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为主要的征税标准。而地主地多财产多,自然交税就多,农民地少财产少,相应交税也就少,所以是一种地主和农民负担的相对平均。答案是C。
         
        常识判断法。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考生平时除了学好本学科的知识外,对本学科课本以外的知识以及相关学科,包括一些社会生活常识都要有积累。2007年高考全国卷一套中选择题12题关于皇帝年号、庙号和谥号的考查就难倒了好多考生。
         
        再比如:中国汉字起源于图画,经过三千多年的

10023Q058-0.gif

10023Q058-0.gif

演变,在形体上逐渐由图画变为笔划,由象形变为象征,由复杂变为简单。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见图1会徽舞动的北京中的京字的字体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这道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这个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图标考生都很熟悉,可由于缺乏必要的书法篆刻知识,很多考生都误选成D隶书甚至是A甲骨文。实际上篆刻常识告诉我们,篆刻一般多用篆书的。答案C。
         
        求异思维法。所谓求异思维换言之就是发散思维。即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思考问题。考试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题目。如果一味地在一道题甚至是一个选项上耗费时间,那是得不偿失的。例如做一道组合选择题时,发现备选说法中有一个自己不能判断正确与否,这时可以先看选项,如果四个选项中都有,那就不用判断了,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能提高做题的正确率。看似有投机取巧之嫌,事实上又不失为以一种好的方法。这也是做选择题和主观题的方法上的一大区别。也就是说在我们不会某些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求异思维一样可以做对选择题。
         
        总之做选择题的方法有很多种,一道题也不一定就用一种方法,很多时候都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而每一种方法的成功运用都是建立在对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只有平时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好基础,才能够做对各式各样的选择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31 22:40 , Processed in 0.134733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