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2|回复: 0

唐朝历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25 18: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阶段。唐前期,疆域辽阔,东至大海,西越葱岭、巴尔喀什湖至咸海,南至南海诸岛,北越贝加尔湖,超过了汉朝极盛时期的疆域。辽阔的边疆地区民族众多,唐朝在这些地区设置了许多都护府、都督府,以行使权力。一些少数民族建立过地方政权,唐朝与这些地方政权有密切的联系。各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1. 统一大漠南北
              唐代活跃在大漠南北的少数民族主要是东突厥、回纥和黠戛(xiá jiá 侠夹)斯。
              东突厥 隋末唐初,占据大漠南北的东突厥屡次攻掠内地,成为唐朝的重大威胁。唐高祖曾被迫考虑迁都。唐太宗即位之初,东突厥骑兵深入到长安附近。为消除东突厥的威胁,唐朝训练了精锐的部队,积聚了大量的物资,并稳定内部,准备反击突厥。此时,由于东突厥对依附于它的少数民族进行残酷压榨,薛延陀、回纥等部起而反抗,摆脱了东突厥的统治。奚、霫、契丹等也脱离东突厥,投向唐朝。东突厥内部也发生了严重矛盾,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不和;再加上连年有灾,牲畜大量死亡,东突厥的势力大大衰落。
              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派李靖、李勣等率十万大军,六路出击,大败东突厥,突利可汗投降,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灭亡。唐朝将归降和被俘的突厥人安置到漠南,在原属突利可汗之地设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在原属颉利可汗之地设定襄、云中两都督府,任命东突厥贵族为都督,统率部众。其余来降的酋长也都授以官职。原臣服于东突厥的各族在摆脱其统治后,转向唐朝。唐朝采取怀柔政策,对来归附者不加歧视。唐太宗因而得到各族的拥载,被尊为“天可汗”。
              高宗时,东突厥复兴。此后,与唐时战时和。天宝四年(745年),被回纥灭亡。
              回纥 回纥是铁勒的一支。起初居住在娑陵水(今蒙古国色楞格河)、嗢(Wà袜)昆水(今鄂尔浑河)流域及天山一带。公元六世纪中叶起,先后依附于突厥和薛延陀。贞观二十年,配合唐军灭薛延陀,并占据其大部分土地。次年,回纥首领吐迷度被唐封为瀚海都督兼怀化大将军,吐迷度自称可汗。安史之乱时,回纥曾助唐平叛。贞元五年(789年),改名回鹘(hù胡)。回鹘最强盛时,其领地东起额尔古纳河,西至阿尔泰山,南至漠南。开成五年(840年),回鹘内部纷争,黠戛斯乘机灭亡回鹘汗国,回鹘人大部分西迁。
              2. 经略西域
              安西四镇 唐太宗在统一大漠地区之后,即向西进军。贞观九年(635年),唐将李靖在今青海地区击降吐谷浑。此后,唐军继续向西进军,与西突厥争夺对西域的控制权。贞观十四年,唐将侯君集率兵灭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鄯善一带),以其地为西州,在交河城(今吐鲁番西北)设安西都护府。贞观十八年,唐灭焉耆。贞观二十二年,又灭龟兹(今库车),西域诸国纷纷摆脱西突厥,投向唐朝。显庆三年(658年),唐把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城,统辖龟兹、于阗(今和田)、疏勒(今喀什)、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等四镇。此即著名的安西四镇。
              西突厥 西突厥占地很广,东起今新疆巴里坤湖,西至中亚的里海,南达巴基斯坦之北,东北至阿尔泰山。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阿史那贺鲁统一西突厥各部,自称沙钵罗可汗,多次与唐发生战争。显庆二年(657年),唐派将军苏定方等进攻西突厥,沙钵罗可汗战败被俘,西突厥灭亡。唐在其故地设昆陵(在碎叶水东)、濛池(在碎叶水西)两都护府,均以突厥贵族为都护。长安二年(702年),唐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以北)设北庭大都护府,统辖昆陵、濛池两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地区。安西大都护府则管辖天山以南地区,两大都护府是唐在西域的最高统治机构。
              3. 唐蕃和亲
              吐蕃(bō播)是今藏族的祖先。公元六世纪后期,在今西藏西南部建立奴隶制国家,其王称赞普。七世纪初,赞普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都于逻些城(今拉萨)。他数次遣使向唐求婚。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入吐蕃和亲,嫁与松赞干布。唐高宗时,又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从此确立了吐蕃对唐朝的臣属关系。景龙元年(707年),唐中宗又以金城公主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唐蕃“遂和同为一家。”
              高宗总章三年(670年)以后,吐蕃与唐时战时和。长庆元年(821年),吐蕃遣使请求会盟。于是双方在长安会盟,约定各守境土,不相侵犯。次年,唐穆宗又遣使到吐蕃,与之会盟于逻些。长庆三年,吐蕃赞普为纪念这次会盟,建立“唐蕃会盟碑”。此碑至今尚存于拉萨大昭寺前。
              自文成公主入吐蕃,带去了许多书籍、精致的手工艺品、药物以及菜种等。唐高宗时,又给吐蕃送去蚕种,并派去了许多会造酒、碾、硙、纸、墨等的工匠。内地的历法、算学、医学、文学、音乐、佛教等在吐蕃传播,茶叶等也大量输入吐蕃。这些都对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吐蕃的马匹、金器、药材等也输入内地。长安的不少妇女喜欢模仿吐蕃人在脸上涂赭红色,称“吐蕃妆”。
              4.册封南诏
              唐朝时期,在今云南一带居住着许多民族,其中最主要的是乌蛮和白蛮。七世纪后期,乌蛮征服洱海一带的白蛮,在那里建立了六个不相统属的政权,史称“六诏”。其中的蒙舍诏在最南边,又称南诏。后来南诏吞并其他五诏,建立南诏国,以太和城(今大理太和村附近)为都城。唐朝封其首领皮逻阁为云南王。
              南诏与唐时战时和。乾符四年(877年),双方恢复和好关系。南诏最强盛时,曾占据今云南大部,四川、贵州一部以及今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的部分地区。天复二年(902年),南诏执政大臣郑买嗣推翻蒙氏王朝,建立大长和国(902—928年),南诏灭亡。
              南诏对促进其境内各民族的联系及其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都起了积极作用。南诏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受唐朝的影响很深,内地的文化及建筑、丝织技术等都传入南诏。南诏的生金、丹砂、浪剑、白叠布等各种土特产和音乐等也传入内地。
              5. 经营东北
              经略辽东 唐初辽东地区仍在高丽的控制之下。当时朝鲜半岛中南部还有另两个国家,即百济和新罗。唐太宗曾亲征高丽。唐在新罗的配合下,于高宗显庆五年(660年),破百济;乾封三年(668年),灭高丽。唐在平壤设安东都护府,作为这一地区的最高统治机构。后迁辽东(今辽宁辽阳),再迁新城(今抚顺)。
              靺鞨、室韦、契丹、奚 唐代在高丽以北以西,居住着靺鞨、室韦、契丹、奚等少数民族。
              靺鞨是今满族的祖先,古称肃慎、挹娄、勿吉。隋唐时称靺鞨,分为数十部,其中最著名的是粟末、黑水两部。粟末部居于粟末水(今松花江)流域。圣历元年(698年),粟末首领大祚荣自立为振(一作震)国王。先天二年(713年),唐玄宗在其地设忽汗州都督府,以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此后,粟末靺鞨即称渤海国。都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东京城),其疆域北至黑龙江,南至朝鲜半岛北部,西至今吉林西部、东越乌苏里江至海滨。渤海国的政权组织、制度深受唐朝影响,并派留学生至长安,大量吸收唐文化和先进技术,与唐的经济、文化往来很密切。
              黑水部因居于黑水(今黑龙江)一带而得名。唐玄宗时,在其地设黑水都督府,以其首领任都督。
              室韦居于今黑龙江上游和额尔古纳河一带,唐初归附。唐在其地设室韦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
              契丹游牧于辽水流域,唐初归附。唐在其地设松漠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
              奚居于濡水(今滦河)上游,唐初归附。唐在其地设饶乐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4 02:02 , Processed in 0.05692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