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87|回复: 0

汉朝历史:东汉末农民战争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25 18: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桓帝死,无子,窦太后和她的父亲大将军窦武迎立河间王刘开之曾孙刘宏为帝,是为灵帝。不久,宦官杀窦武,灵帝成为宦官的傀儡。灵帝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极力讨好宦官。竟说:“张常侍(让)是我父,赵常侍(忠)是我母。”他为了积聚钱财,在西园公开定价卖官。赚钱入私囊,命人回河间买田地,建宅舍。宦官们肆无忌惮的搜刮人民,当时有“五邪嗣虐,流行四方”之说。当时,在农村中广泛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这首歌谣的出现,预示着农民革命的大风暴即将到来。
              1. 黄巾大起义
              太平道 太平道是早期道教的一支,大约产生于东汉中期。东汉末年,太平道首领张角是巨鹿(今河北平乡)人,自称大贤良师,在各地传教,手执节杖,教病人叩头思过,饮符水以治病。广大人民饥寒交迫,生活痛苦,也以信奉太平道寄托精神。后来,张角和他的信徒们在阶级斗争形势的推动下,走向了革命道路。
              张角传教十余年,在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有信徒数十万人。他为了发动起义,分各郡国为三十六方,大方有部众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为起义的基本力量。他们宣布了这样一个口号:“苍天(东汉)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用来鼓动广大农民起来革命。还派人到京师雒阳和各州郡,在官府的门上,用白土书写“甲子”二字,以警告反动统治者们,并扩大宣传鼓动工作。当时的形势,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黄巾大起义 张角原定于184年三月五日起义。可是由于叛徒唐周告密,决定提前于二月间起义,各地起义军以黄巾包头。张角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领导巨鹿的黄巾军。其他地区如颍川(治今河南禹县)、汝南(治今上蔡)、陈国(治今淮阳)、南阳、东郡、扬州(治今安徽和县)以及幽州、益州等地,都爆发了黄巾起义。《后汉书·皇甫嵩传》描述说:“所在燔(fán凡)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
              黄巾起义后,汉灵帝和宦官们十分恐慌。他们一面调集军队,保卫京师雒阳;一面以皇甫嵩、朱儁(jùn俊)、卢植为中郎将,率军进攻黄巾军。各地的豪强地主也把宗族、部曲、家兵组成地主武装,修筑坞堡,与黄巾军相对抗。
              皇甫嵩和朱儁共有四万余人,在进攻颍川黄巾时,朱儁被击败,皇甫嵩被围困在长社(今河南长葛)城中。后来他们得到曹操的支援,打败颍川、汝南、陈国黄巾,屠杀起义农民有数万之多。
              东汉王朝原派卢植进攻张角,被张角打得大败。朝廷撤了卢植的职,另派董卓进攻张角,亦被张角打败。朝廷再调皇甫嵩进攻张角。此时,张角病死,部众由张梁和张宝率领。皇甫嵩用偷袭的办法打败了黄巾军,张梁战死,黄巾军英勇牺牲的有八万多人。皇甫嵩又进攻下曲阳(今河北晋县)张宝部,张宝战死,所部死伤被俘的有十余万人。
              东郡和南阳等地的黄巾军也先后被皇甫嵩、朱儁等镇压下去。这些起义军的领袖们都在作战中英勇牺牲了。
              这些黄巾大起义从中平元年(184年)二月开始,到十一月失败,共战斗了九个月。组织在黄巾旗号之下的起义军约有百余万人,起义风暴席卷全国。这次起义是有计划有纲领有组织有准备的,起义地区广大,战斗英勇,给予东汉王朝和豪强地主以沉重的打击。这次起义虽被镇压下去,可是革命的烈火却已经燃烧起来了,各地的斗争前赴后继。
              2. 黑山黄巾与青徐黄巾
              黑山黄巾 张角领导的黄巾军失败后才三个月(中平二年二月),各地又爆发了新的农民起义。战斗在中山、常山、赵郡、上党、河内等郡国山区的起义军有上百万人,号称“黑山军”或“黑山黄巾”,部属很多。大部二、三万人,小部六、七千人,他们共同推举张牛角为帅。张牛角战死,又公推张飞燕(原姓褚)为帅。这支起义军转战于河北诸郡十余年,和军阀袁绍、曹操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处死了许多郡守、县令(长)和地主,给予地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后来,在军阀混战中,张飞燕为公孙瓒所利用,进攻袁绍,被袁绍击败,张飞燕率部投降了曹操。
              青徐黄巾 中平五年(188年),黄河以南的青州和徐州一带再次爆发了农民大起义,在青州的称“青州黄巾”,在徐州的称“徐州黄巾”,合称”青徐黄巾军”,连破州、郡,诛杀长吏,许多官僚、地主被迫逃亡他郡或渡海逃到辽东。这两支起义军人数也发展到一百余万。
              可是青徐黄巾多为破产农民组成,由于战争激烈,家属随军的很多。如青州黄巾,有主力军三十万人,而随军妇孺老弱竟达一百余万口,粮草不继,行动困难,严重妨碍战斗。后来在济北(今山东长清)连被击败,又为曹操的军队尾追,最后投降了曹操,为曹操编为“青州兵”。徐州黄巾也先后被击破。
              3. 汉中、巴蜀的农民政权
              五斗米道 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不久,天师道首领张修也于同年七月领导巴郡和汉中的农民起义。天师道的传教方式和太平道基本相同。因使受治的病人出米五斗,所以也叫做“五斗米道”。
              天师道的另一个首领张鲁,三代传教,自号师君,下属有祭酒,各领部众,部众多者称治头大祭酒,信徒很多,是一个很大的政治势力。
              张鲁政权 益州牧刘焉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在益州搞独立王国,于初平二年(191年),以五斗米道首领张鲁为督义司马、张修为别部司马,攻占汉中(治今陕西汉中)。张鲁杀张修,又镇压了一些豪强地主,在汉中、巴郡建立了一个农民政权。这个政权是政教合一、劳武结合的。他的主要经济、政治纲领是:一、诸祭酒各在辖区内的大路上设置义舍(旅舍),内储有米、肉等,来往行人吃饭不要钱,目的是为了招徕关中地区的流民,以充实汉中人口;二、犯轻微罪过的人罚修道路;三、犯法的人,以说服教育为主,初犯者处理从宽,“先加三原,然后行刑”;四、不设置官吏,以宗教首领祭酒兼管政事。史书说张鲁在汉中实行这些政策的结果,“民夷便乐”,流民来归的,前后有数万家。
              在汉中、巴郡,汉族、夷族地主仍然很多,在张鲁统治的二十多年中,阶级分化。土地兼并在发展,张鲁及其统治集团也越来越贵族化了,曾一度反映农民利益的张鲁政权逐渐变质为封建地主政权。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率十万人进攻汉中,张鲁向曹操投降了。
              4. 黄巾大起义的历史意义
              黄巾大起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三次伟大的农民革命运动。这次起义比秦末和西汉末的农民大起义有明显的进步。主要有两大特点:一、这次起义是有计划、有纲领、有组织、有准备;二、利用宗教组织发动农民起义。这次起义虽被镇压下去了,但它的历史意义是巨大的。主要历史意义有如下三点:
              一、推翻和改造了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东汉后期,宦官专权,政治极端腐朽反动,徭役、赋税不断增加,其他搜刮也极严重。这样的黑暗统治加速了土地兼并和农民破产的过程,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经济。黄巾大起义在广大地区打击了官僚、地主,基本上摧毁了东汉王朝的统治,破坏了世族大地主建立的封建统治秩序,使东汉王朝的统治分崩离析,名存实亡。
              二、调整了土地占有关系——黄巾大起义后,土地兼并暂时缓和下来,许多为贵族、官僚、地主占有的土地转移到农民手中。这些农民后来不论是自耕农民还是屯田农民,所受剥削和奴役,都比农民起义以前有所减轻,生活比较稳定,生产积极性也有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三、发扬了中国人民的光荣的革命传统——在黄巾起义的过程中,起义军领袖们临危不惧,勇于牺牲的精神,作为中国人民的光荣的革命传统而载入史册。在此后一千七、八百年的历史中,一直在鼓舞着广大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7 11:47 , Processed in 0.05405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