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51|回复: 5

2015年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汇总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25 18: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list_1022_1.html (75.31 KB, 下载次数: 414)

                                        qg.html (43.48 KB, 下载次数: 400)

                                        index.html (31.32 KB, 下载次数: 404)

                                        2012gkzt.html (126.43 KB, 下载次数: 420)

                                        gkzt2011.html (75.29 KB, 下载次数: 443)

                                        list_8234_1.html (64.52 KB, 下载次数: 437)

                                        list_8232_1.html (65.21 KB, 下载次数: 417)

                                        list_1023_1.html (73.62 KB, 下载次数: 375)

                                        list_8720_1.html (66.06 KB, 下载次数: 420)

                                        list_8750_1.html (67.06 KB, 下载次数: 385)

                                        list_8692_1.html (68.84 KB, 下载次数: 397)

                                        list_8693_1.html (67.71 KB, 下载次数: 428)

                                        list_8694_1.html (65.53 KB, 下载次数: 418)

                                        list_8707_1.html (66.53 KB, 下载次数: 399)

                                       

157_1504081126378LBNdnS01raFpUY4.gif

157_1504081126378LBNdnS01raFpUY4.gif

热报课程

                               

                                        Search (161.47 KB, 下载次数: 403)

                                        1-12804.html (97.82 KB, 下载次数: 381)

                                        1-11784.html (108.26 KB, 下载次数: 407)

          》》 10235447.html (110.96 KB, 下载次数: 4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5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160
发表于 2016-7-25 18: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例一:井田制瓦解(经济基础)——导致了“分封制无法维持下去”(上层建筑)——标志着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
  例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受到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
  例三: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要求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风起云涌。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意义?
  (1)定义:指全国的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执行中央政令。
  (2)特点:官僚机构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最终使最高统治权集皇帝于一身。
  (3)意义:
  (A)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历代统治者都要加强中央集权)
  (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保障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的独立。
  ****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的前提和基础,君主****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中央和君主的绝对权利。
  秦始皇的功与过:
  功:(1)统一全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过:(1)大兴土木,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
  (修长城、郦山陵、阿房宫)
  (2)刑法严苛,赋税沉重,暴政而亡
  (3)思想****,焚书坑儒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不同点?
  1、基础并不同:一个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一个按地域划分。
  2、权利不同:一个是世袭,地方的小王国,一个是皇帝任免的官吏,没有封地有俸禄
  3、作用不同:一个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一个能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皇权和相权之争的原因和过程:
  原因:皇帝为独裁统治历代都采取削弱相权,分化相权直至废除宰相的方法,以实现君主****。
  汉武帝——频繁更换宰相,用“中朝”对抗“外朝”
  唐朝——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
  宋代——参知政事,继续分散相权
  明代——废宰相,权分六部
  清朝——军机处(标志****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评价康熙
  1、西南——平定“三藩”之乱
  2、东南——收复台湾,设台湾府
  3、西北——平定噶尔丹叛乱
  4、东北——收复雅克萨之战,签定《尼布楚条约》
  5、汉化政策,
  6、加强蒙藏民族团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2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078
发表于 2016-7-25 20: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评价唐太宗
  1、政治上: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民族关系上: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
  3、对外关系上: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
  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个人品质上: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太宗的评价的采分点
  1、政治上:纳谏、用人、贞观之治、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2、经济上:休养生息政策、均田制、租庸调制、轻徭薄赋、“存百姓”思想、
  3、思想上:民本思想、慎用刑法、《唐律》的原则
  4、民族关系:“战而后和”策略、“羁縻府州”设置、安西都护府、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入藏、民族团结政策
  5、对外关系:开放政策、大都会、鸿胪寺卿、玄奘取经、兼收并蓄方针、对日本朝鲜影响
  科举制的“利”
  1、政治上: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
  2、教育上:促进了教育发展,尤其是文学的发展
  3、社会风尚: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4、制度建设上:作为一种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科举制度的“弊”
  1、学科结构看:以儒教思想为核心、为重点,实际上这等同让一个民族“偏科”近千年。“科举”偏文舍理,这一点是很明显的。假如没有科举制度设置的独木桥,或许中国人自由自在地可以象西方社会一样走向文理均衡的道路,最终发展出丰富多彩的自然科学。导致了近代科学落后于西方。
  2、考试内容看:明清的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
  学生的思想和创造意识,选拔出来的多是死读书
  的奴仆而非真正的民族精英了。
  利:
  1、政治上: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和他们的行政效率
  2、教育上:促进教育发展,社会重学风气形成。
  3、社会风尚:促成社会上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4、制度建设上:考试选官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相对公正公平
  弊:
  1、明清时期,八股取士,被选举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读书人成了统治者的奴仆。
  2、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人生观和偏重社会科学,忽视自然科学的考试制度)
  “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1、政治上;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
  2、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3、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
  4、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
  影响:1、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2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078
发表于 2016-7-25 20: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2、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
  古代中国科技发达的原因和明清落后的原因?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一)发达原因:1、政治上长期统一局面
  2、经济上,农耕经济繁荣
  (二)落后的原因:
  1、经济上,小农经济限制了对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科技发展缺乏社会和生产需求的动力
  2、政治上,君主****的束缚,阻碍科技进步
  3、思想上,教育上八股取士,忽视自然科学的教育,文字狱禁锢知识分子思想,科技发展缺乏人才培养的社会环境。
  4、对外政策:闭关锁国,限制对外交流,阻碍进步
  5、文化传统上,“重道轻器”,轻视科技发展,没有形成严密的科学体系(4大发明看出理论不足)
  东西方科技发展比较:
  1、中:重视经验。西:重视实验
  2、中:重视综合,西:重视分析
  3、中:重视实用,西:重视理论
  4、中:重视服务于农业,西:重视服务于工业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相同点;
  (1)范围上——都属儒学
  (2)主张——都属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3)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4)地位影响——都是古代哲学的重大成就
  不同点:
  (1)对宇宙的构成,分别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2)道德主张,“天理”为行为规范“内心”自修,自省达到良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7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178
发表于 2016-7-25 21: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1、中国近现代史
  一、近代中国维护主权的斗争(必修一专题二)
  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必修一专题三)
  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必修一专题四
  四、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必修一专题五)
  五、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二专题二)
  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必修二专题三)
  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必修二专题四)
  八、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必修三专题三)
  九、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必修三专题四
  十、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必修三专题五)
  十一、人物志(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李四光(选修四单元四、五、六)
  五次侵华战争中的三次战争及影响
  1、‘1840年,鸦片战争——近代史开端,《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半封——(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打开中国市场)
  2、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资本输出为主取代商品输出为主(经济侵略方式改变)(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
  3、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清政府完全变成帝国主义侵华工具
  中国人民的爱国救国方案和斗争
  1、1852—1864年,——农民阶级救国——太平天国运动
  2、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3、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戊戌变法
  4、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辛亥革命
  5、1915—1919年——资产阶级激进派(陈独秀、李大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6、1921年——1949年——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向西方学习实现近代化的进程
  1、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2、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军事和民用工业
  3、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学习西方君主立宪政治制度(走日本人的路)
  4、资产阶级革命派(孙)——学习西方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度(走美国人的路)
  5、资产阶级激进派(陈李)——学习西方民主制度和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
  6、无产阶级(共产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革命(走苏联人的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48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408
发表于 2016-7-25 22: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三个历程
  孙中山为维护民主与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
  1、1911年——辛亥革命——****清王朝,建立共和国
  2、1913年——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独裁
  3、1915年——护国运动——粉碎袁世凯复辟帝制
  4、1917年——第一次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维护《临时约法》
  5、1920—1922年——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6、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国共合作反对北洋军阀)
  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分段
  1、(1921——1924年)——建党时期(2个大会1个纲领)
  2、(1924——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即“国民大革命”时期)(统一战线)
  3、(1927——193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者叫“土地革命时期”)(井冈山道路、长征、遵义会议、西安事变)
  4、(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2个战役、1条统一战线1个大会)
  5、(1946——1949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即”解放战争时期“)
  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或者叫“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分期?
  1、(1949——1952年)——三年经济恢复时期
  (1950——1953年)——三年抗美援朝战争
  2、(1949——1956年)——八年过渡时期
  3、(1956——1966年)——十年建设时期
  4、(1966——197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5、(1976——1978年)——二年徘徊时期
  6、(1978年——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即“改革开放时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57_150114144608mCYYOuujzYzJOq1K.jpg

157_150114144608mCYYOuujzYzJOq1K.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4-18 15:10 , Processed in 0.076695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