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9|回复: 2

[高考政治知识点]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练习题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25 22: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不可战胜。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
          (3)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课堂思考: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第一,因为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它的成长壮大。
          第二,因为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第三,在社会领域里,还因为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课堂思考:为什么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第一,新事物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它在最初出现的时候不可能完全具备并充分显示和发挥其优越性,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因而总是比较弱小,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而与其相对应的旧事物则往往比较强大,处于支配地位,显得合乎“常规”。
          第二,旧事物决不会自行消亡,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地位,它总是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阻止新事物成长壮大。这在社会历史领域中表现尤为明显。因此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要经过反复的较量和斗争。即使新事物通过斗争已经取得了胜利,旧事物也不会甘心自己的失败,新旧事物之间的斗争仍然存在。在某种条件下,旧事物还有可能重新压倒新事物,发生暂时的复辟和倒退。
          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他们只有从切身体验中认识到新事物的优越性及其与自己利益的一致性的时候,才会积极拥护和支持新事物。
          用表格表示为:
          从新事物自身看从新旧事物的比较看从社会领域的事物看
          说明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符合客观规律,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具有无比的优越性(扬弃)根本上符合人民利益,得到支持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开始总是弱小的、不完善的
          旧事物不会自行消亡,力图摧残新事物人民对新事物的认同需要一个过程
          2、方法论:
          具体说:(1)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但成功时要居安思危(2)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但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能悲观失望。(3)要满腔热情地支持新生事物。
          运用:(1)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2)要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事业中遇到的困难
          针对练习:
          1、在当今国际经济活动中,我国企业不但要苦练内功,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且要勇于和善于运用规则保护自己的权益。这主要体现了(B)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B、内因和外因相互关系的原理
          C、量变与质变辨证关系的原理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
          2、鲁迅说:“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据此回答2—3题1、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D)
          A、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速度的快慢是无所谓的
          B、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C、事物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D、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3、鲁迅这句话给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的启示是(C)
          A、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B、要不适时机地促成飞跃
          C、要重视量的积累 D、要善于抓住机遇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04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秋季座谈会”指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新一轮宏观调控已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目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得到缓解,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适度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总结前几次宏观调控的经验教训可以看出,坚持深化改革是宏观调控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请回答4—6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7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178
发表于 2016-7-25 22: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页标题#e#
          4、材料中对我国今年宏观调控的评价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C)观点。
          A 两点论、两分法 B 抓主要矛盾
          C 抓主流 D 从实际出发
          5、坚持深化改革是宏观调控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说明了(B)
          A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B 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 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D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6、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目的是(D)
          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B 健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
          C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台湾当局纵容和支持极少数“台独”分裂主义所进行的“立法公投”是渐进式“台独”和分裂祖国的行为。对此,我们坚决反对。据此完成7—8题。
          7、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台湾当局的“台独”行为(A)
          A、割裂了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B、夸大了联系的范围
          C、颠倒了事物的因果联系 D、混淆了事物的主次矛盾
          8、台湾当局的“台独”行为、必然给两岸关系造成严重的破坏,使祖国统一大业严重受损。因此可见(D)
          A、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同等重要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C、量变和质变都是事物发展的状态
          D、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9、“西部大开发”正在成为热门话题。下面是几位专家学者的意见:
          学者甲:新疆的棉花产量高,质量好,但由于运费太高等原因,在国内打不开市场。要扬长避短,不能仅仅把注意力放到国内,而应把市场开发的重点转移到自己的“西部”,即邻近的中亚诸国。劣势未必不是优势。
          学者乙: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对于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都极有意义。
          学者丙:以前支援西部地区主要是给钱、给物或援建几个项目。现在应改变思路,不仅“输血”,更要“造血”。
          学者丁:西部有自然资源,但缺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东部的情况则是人才相对较多,自然资源相对缺乏,这说明我国资源配置尚未达到最优状态。
          学者戊:西部地区的发展不能走传统工业化路子,要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很好地结合,注意保护好西部地区原已很脆弱的生态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
          思考上述学者的意见,回答下列问题:
          (1)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分析学者丙和学者丁的观点。
          (2)阐述学者丙和学者戊的意见中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8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208
发表于 2016-7-25 2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页标题#e#
          答案要点:
          (1)加快西部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推动企业参与西部开发,将西部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依靠输血发展的模式转为造血发展模式。只有建立全国统一的、开放的、有序竞争的市场体系,使各种资源和要素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和配置,才能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2)学者丙强调不仅“输血”更要“造血”符合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哲学道理。学者戊认为,西部开发要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很好地结合,注意保护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体现了普遍联系的哲学道理。
          10、材料:东北曾被誉为“共和国经济的长子“。东北是计划经济体制最早建立、影响较深的地区,是我国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大中型国有企业最集中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东北经济在全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1978年辽宁、黑龙江两省的人均CDP仅次于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到2002年辽、黑两省分别降到第9、第18位。
          (1)根据所学经济常识指出东北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对策。
          (2)在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中,强调“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给予必要扶持”的方针。试说明这一方针的哲学根据。
          [答案](1)东北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所有制结构比较单一,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市场机制作用较小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就必须大力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激发区域经济活力,确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国家要给予东北老工业基地更多的政策条件和资金支持。
          (2)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运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则。③东北地区应自力更生,结合自身能、基础设施、人才等优势,充分利用相关的政策和国家的扶持,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1、材料:2005年1月1日起,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将取消长达40多年之久的纺织品和服装贸易配额制度,这无疑将会给规模接近5000亿美元的全球纺织品和服装市场带来巨大变化,并对建立一个更加公正的贸易体系、促进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纺织品和服装的配额制一直是西方国家贸易保护的重要政策。这一不公平的制度严重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据估计,由于配额制的限制,出口纺织品的发展中国家平均每年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10年前,经过艰苦谈判,当时的关贸总协定就2005年前逐步取消配额制达成了一致。这是世界贸易体制朝向有利于推动发展中国家发展而迈出的重要一步。请回答:
          (1)取消现行的纺织品配额制度对世界有何影响?
          (2)结合材料谈谈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的历程主要体现了哪一哲学观点?
          答案:(1)①导致国家利益的重新分配,可能意味着经济全球化会有所变化②将对不少国家的纺织业造成不同的影响,它在某些领域会对发达国家带来强烈冲击,如失业增加等,但从长远看,它可以刺激发达国家产业转型和提升;将有利于许多纺织业发展较快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③有利于建立更加合理、公平的全球贸易秩序等
          (2)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的历程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全球贸易秩序终究要从不平等的、不合理的状态向更加合理、公平的贸易秩序发展,但这个道路的是曲折而漫长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1 01:11 , Processed in 0.069321 second(s), 13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