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15|回复: 0

2016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人口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26 12: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地2016高三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2016中国大学排行榜(完整榜单)
           《人口》
       
                  考点一、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1. 人口自然增长(随生产力水平发展而变化)
       
       
                  (1)人口的增长:是指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2)人口(2)人口自然增长决定因素:由人口基数及自然增长率决定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含义: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②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
       
       
                  (3)不同历史阶段的增长状况不同。
       
       
                  (4)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20世纪以来
       
       
                  (5)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
       
       
                  ①大洲之间的差异:亚洲人口数量最多,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②国家之间的差异
       
       
                  自然增长率水平 人口增长 原因分析 今后变化趋势 典型国家
       
       
                  举例
       
       
                  发达国家 保持较低水平 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还会逐渐减少 俄罗斯、德国和日本
       
       
                  发展中国家 水平较高 很快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由于很多国家实行控制人口的措施)
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
       
       
                  2、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决定因素: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人口发展模式 人口特点
       
       
                  原始型(“高高低”) 极高的死亡率,平均寿命短,极低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慢。
       
       
                  传统型(“高低高”)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代表:尼日利亚)
       
       
                  过渡型 死亡率低,出生率高但开始下降,人口压力大(代表:巴西)
       
       
                  现代型(“三低”)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老龄化(代表:德国)
       
       
                  (3)人口发展模式地区分布:
       
       
                  全世界 属于“过渡型”,正处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
       
       
                  发达国家 “现代型” 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日本等大多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接近零增长
       
       
                  发展中国 多为“过渡型”,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
       
       
                  (4)人口一亿以上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
       
       
                  考点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国际人口迁移
       
       
                  (1)19世纪以前
       
       
                  ①特点: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②流向:旧大陆(欧、亚、非)迁向新大陆(美洲、大洋洲)
       
       
                  ③影响因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发展与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殖民主义者招工开发东南亚和美洲
       
       
                  (2)二战以后
       
       
                  ①特点: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②流向: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大量人口流向美国、加拿大和西欧。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③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世界各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
       
       
                  4、国内人口迁移
       
       
                  (1)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①特点:A人口迁移规模小;B频率低
       
       
                  ②迁移方向:这一时期我国人口的净迁出地区主要是辽宁、山东、上海和四川等省市,西藏为迁出和迁入持平地区,其余地区为人口净迁入地区。
       
       
                  ③影响因素:A计划经济;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政策限制农民进城
       
       
                  (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①特点:A人口迁移日趋活跃;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
       
       
                  B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目的:务工、经商、学习)
       
       
                  ②迁移方向:一是从农村到城市,二是从内地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③影响因素: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B.1984年推出的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为我国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提供了契机。
       
       
                  C.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最根本原因。
       
       
                  (3)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原因
       
       
                  (4)中国“民工潮”现象
       
       
                  ①成因:A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经济收入低。B农村生态环境压力大。C农村劳动艰辛,文化落后。D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就业压力大。E城市吸引力大,城乡或地区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经济收入差距悬殊。F国家户籍制度改革为流动人口的大量涌现提供了机会。
       
       
                  ②特点:A流动的经济定向: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四川、江西、安徽、贵州、湖南等地农业人口多的省是民工主要的输出地,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民工主要的输入地。B季节性流动以成年民工为主体,“外籍工人”以年轻人居多。C流动不稳定。D文化素质偏低。
       
       
                  ③影响:
       
       
                  A利: a有效调整了劳动力资源的地区配置,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
       
       
                  缓解了农村的就业压力和人地矛盾,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B弊: a民工盲目无序的流动增加了社会治安和城市就业压力;b导致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和生态环境恶化。
       
       
                  考点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5、环境承载力(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
       
       
                  (1)概念: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6、环境人口容量
       
       
                  (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它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特点: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①不确定性;(现有资源总数并不确定,比如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及消费水平等不断变化,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
       
       
                  ②相对确定性(具体时期内,假定制约因素保持不变(如技术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以及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时,可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估计)
       
       
                  7、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1)资源:正相关(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就越多。)
       
       
                  (2)科技发展水平:不确定 当多开发的资源>多需要的资源:正相关
       
       
                  (3)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负相关
       
       
                  8、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特点: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3)概念提出的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由于对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标准的认定,可能存在较多的主观因素,所以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考点四、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9、外国文化与人口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婚俗
       
       
                  婚俗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初婚年龄 晚婚乃至不婚、不育者司空见惯,人口出生率低 早婚之风盛行,初婚年龄偏低,人口出生率高
       
       
                  婚姻的稳定程度 不够稳定,离婚率高,再婚现象较多,大大降低出生率 较稳定,离婚率较低,出生率较高
       
       
                  (2)宗教:一般不反对人口的增殖。
       
       
                  10、中国文化与人口
       
       
                  传统人口文化 对人口的影响 人口文化
       
       
                  婚俗观念 早婚早育 提高出生率 晚婚晚育
       
       
                  生育观念 多子多福多育多子重男轻女 提高出生率 少生、优生、优育
       
       
                  职业选择 重仕轻民重农轻工、轻商 从事农业人口比重大 职业无贵贱
       
       
                  人口流动 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 婚姻地域范围小,人口迁移数量少 婚姻地域范围扩大,人口迁移更频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4 23:46 , Processed in 0.072689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