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6|回复: 1

如何做人(作文素材)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27 12: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开学上三年级的孩子开始学写作文了,一般情况下孩子写作文,觉得没话说,在就是写成流水帐,病句连篇,这样就要孩子平时多看书,多观察,把平时看到的都用笔记下来,时间长了就有自己的语言了,
             小学生写作文,不论是写人、记事、状物,都离不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如何看待周围的人、事、物,怎样评价自己做过的事,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认识能力和情感因素。因此,作文教学不单是语言文字和写作方法的训练,同时也是思想认识和道德品格的训练。通过作文的训练,不仅要使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而且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观点,使他们在作文过程中建立道德观念、产生道德情感,从而在生活实践中规范道德行为。
             作文与做人本应是一而二、二而一的,然而中国的作文教育只重“作文”而不重“做人”——到处可见的是“作文”的范本,而很少见“做人”的范本。作文,只是为做人而开展的一种活动。作文应该把作文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做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等活动的需求之中。如果有一个学生作文时写自己是如何偷东西的,写的很细腻,从写作的角度看,确实很好。可是,对于这篇作
     文
     老师会给他高分吗?答案很肯定——不会。如果一个学生上课写了一篇很好的拾金不昧的作文,而他下课后就去偷东西,那么他的这篇作文应该给零分。
             所以作文与做人应该是一致的,如果把二者对立起来,就可能导致为作文作文、为完
     成
     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作文的消极心态。相反,如果我们把作文同做人相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作文活动中提升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准,就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增强学生做人的素质。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复杂工程,教师应该而且必须让学生树立“要做学问先做人”的思想,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作文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也要担负引导学生做人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必须端正对作文与做人的认识,克服片面追求考试分数,忽视做人素质的错误倾向。把引导学生做人的工作贯穿于作文教学过程之中。
       
             知荣辱,学做人
     我如负释重地写下这个文题。这时的我不晓得世界在我们手里将变成怎样。因为“荣”“辱”两个字现在在我们记忆中逐渐隐去。
     秦桧夫妇是“辱”的一个代表。岳飞是“荣”的代表。当秦桧夫妇用诡计把岳飞陷害致死时,人们异常气愤,为秦桧夫妇做了一个铜像,他们就生生世世跪在那里,任后人辱骂。后来我们又学了一句“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逆臣”。大概是用来形容他们的吧!
     在“荣”“辱”之间,你会选择哪种呢?是遗臭万年的罪,还是千古流芳的名呢?或许你选择了“辱”的威力,即使有那么一点,也不会降临在你身上,只管享受你的天伦之乐。那么你就错了,你大概听说过:“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吧!你自私地享受其乐,却让后人享受其苦。你这是罪无可赦。倘若你选择了“荣”,那么以国家利益为荣,以违背人民为耻……的担子就在你身上了。你不要口口声声地说,而不老老实实地做。
     《狼牙山五壮士》想必你们都知道吧!五位战士为了能让大批群众安全转移,把自己的宝贵生命献给了国家。从屈原投江自杀的事例中可以看出,屈原的赤胆忠心。看到国家不重用忠臣良将,自己又怀才不遇,荣辱之心令他与世长辞了!
     其实,还有很多关于荣辱的故事。他们有着一种“士可杀,不可辱”的伟大精神,难道我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650
发表于 2016-7-27 13: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不能被他们的精神所熏陶吗?是越来越先进的科技把他们忘了;还是家长、老师只着重孩子们的成绩。让新一代的花朵们只知道阳光、雨露,而不知生它养它的泥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有荣辱之心的人,却寥寥无几。“荣”说它难并不难,说它不难却比登天还难。小则,不损坏国家名声、利益;大则,为国家利益牺牲。虽然这些事情看似简单,但却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一生一世。
     老师、家长、同学们,打开心里的一扇窗,让荣辱之心走进你的心灵。不言而喻,学会做人必要条件其实就是要拥有一颗荣辱之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8 17:51 , Processed in 0.04890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