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7|回复: 1

公众为何习惯性质疑“高考加分”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29 23: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吴龙贵(安徽职员)
浙江教育考试院日前公示了获高考加分的考生名单。有网友爆料,其中台州一中获加分的4个考生,其家长都是官员。4人获加分理由是,曾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过奖。这是个主观性很强的比赛项目,网络上的负面评论不少。(见今日本报17版)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底线。在一分可能决定一个考生命运的高考赛场中,加20分的重要性怎么形容也不过分。这也是为什么去年“三模三电”加分丑闻和重庆“加分门”能引发举国关注的原因所在。尽管有如此的舆论高压,高考舞弊案和各种“加分门”仍未消失。
爆料网友是一名考生家长,他关注加分消息的原因,是“掌握最新信息,免得儿子吃亏”。不得不承认,公众对于加分公信力已形成了一种惯性质疑,一句轻描淡写的“免得儿子
吃亏”,更是将一名家长对教育公平的焦虑感展露无遗。存有这种担忧的恐怕还不是个人家长。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种惯性质疑一次次被事实验证并非杞忧。比如这次随便这么一关注,“4名加分考生均为官员子女”的诡异之事便浮出了水面。
某种意义上说,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也是一种进步。相比以往高考加分上的暗箱操作,此次能较为详尽地公开加分考生的信息,提供条件让公众监督,在透明度上已进步了不少。当然,仅从4名考生均为官员子女这一点便断定这其中一定存在猫腻,或许也有“有罪推定”之嫌。而相关负责人解释,“加分政策是省里确定的”,“并非只选领导子女”。同样也是一面之辞,并不影响考生家长质疑的合理性。
我们都清楚“上有政策,下有对
策”在现实中有多么大影响力。事实上,高考加分被诟病这么多年,一些人适应政策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加。很多时候,要想非正当地获得加分并不一定要以直接违规的方式来实现。台州一中毕业生说,他们上学期间,并不知道有这个科技创新小组。某种稀缺信息和资源一旦被人为垄断,就有产生腐败的可能。而从这个奖本身来看,又要做实验又要写论文,工作量大,投入不菲,显然也不是一般考生所能承受的。有了这样两重“高门槛”,要想再获得这个主观性很强的项目的加分,对平民子女来说,难度可知。
连续发生高考加分丑闻后,公众对教育公平的焦虑日甚。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不少整改政策,可惜不少都未从纸面走进到现实,成了应景之举。这种状况不根本改观,加分上的公平就很难企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48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408
发表于 2016-7-30 00: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页标题#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9 03:49 , Processed in 0.069579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