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4|回复: 0

高考记忆:1977至今 恢复高考34年的变与不变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29 23: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民日报社院里,一些同事经历过1977年冬天,“文革”后那第一场高考。34年过去,他们还清楚记得当年的分数,以至试卷上的某些题目。
              很难想象,假如没有高考,他们的人生会是怎样。一个在中央机关工作的朋友说,高考制度的恢复不仅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更是改变了国运,甚至党运。
              年年岁岁花相似,6月,时间又到高考季节,933万考生一同踏上考场。岁岁年年人不同,与往年比,每年高考都或多或少有变化。恢复34年至今,高考在中国有哪些变与不变?
              先说不变吧。作为一项相对公平的选拔人才制度,这些年,高考始终在改变着一拨拨青年人的命运,给他们提供了证明自己的机会。现在,在偏远农村,大量的穷苦孩子梦想着通过一次考试,获得进入城市、改变自身和家庭命运的机会。另外,高校录取依旧大都择其高分者而选,分数高低是重要衡量标准。
              再说变。最明显的是高考录取比例,1977年高考,当时700余万人考试,考上者仅27万,录取比例仅29∶1。大学生真可谓凤毛麟角、天之骄子。而今,高考录取比例已经高达70%。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也逐渐成为难题。另一个变化是时间,1977年高考选在“雪花那个飘”的年底,后来改到每年7月初,近几年经多方呼吁,改到稍微凉快些的6月初。第三,录取方式在多样化。现在,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有特长的考生,可获得相应加分,有的中学校长还能推荐优秀学生读大学……
              还有一个突出变化不能不提。那就是,高考已经“全球化”。从今年开始,大陆考生可以直接报考台湾的大学,而早在几年前,他们就可以报考香港等地大学。近年,不少考生还将目光瞄向海外,“洋高考”已为人熟知。成都市有一个班级,去年就有多名学生同时考入国外知名大学。
              透过高考的不变与变,我们依稀可以看到一个不断进步国家的缩影。在这个国家,考生的眼光日渐变得更宽更远,目及世界;高考方式、选拔人才的着眼点,也变得更加多元。另外一个事实是,在这个国家,改变人生命运,也已不再只有靠高考这一座独木桥,成才方式早已经多样化。
              当然,一切远非完美。“洋高考”的热门,需要与高考对接的中国高等教育反思;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则给考生、家长以及高校提出了新的挑战;而有人倡议将高考时间改到6月第一个周末,而非固定为7、8、9三日,则是对考试制度应更加以人为本的呼唤。
              最后,让我们这些已经亲历过一次或多次高考的人,祝福刚踏上高考的孩子,愿他们从容,发挥出水平。同时,也希望我国高考制度,更加完善、人性化,为选拔人才做更大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8 13:40 , Processed in 0.04541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