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7|回复: 1

2016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牛顿第一定律》课后练习题答案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8-4 08: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一大家学习了很多物理知识,在课下要及时的进行巩固练习,这样才能掌握住学习过的知识点,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2016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牛顿第一定律》课后练习题答案,希望对大家学好物理知识点有帮助。
1、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
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
C、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
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惯性定律和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 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一个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不变,这是因为…………………( )
A.物体一定没有受到任何力 B.物体一定受到两个平衡力作用
C.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为零 D.物体可能受到两个平衡力作用
4、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有惯性
B.百米赛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是由于惯性,停下时就没有惯性了
C.物体没有受外力作用时有惯性,受外力作用后惯性被克服了
D.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均无关
5、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造卫星中的物体因失重而没有惯性
B、微观粒子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它不可能有惯性
C、跟地球连在一起的物体,如高山、大厦等,没有惯性
D、物体做变速运动时,惯性大小不变
6、下面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比运动速度小的物体难以停下来,所以运动速度大的物体具有较大的惯性
B、物体受的力越大,要它停下来就越困难,所以物体所受的推力越大,则惯性越大
C、物体的体积越大,惯性越大
D、物体含的物质越多,惯性越大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来静止的物体,只有在受到力的作用后才会运动起来,所以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B、不用力踏自行车,自行车就会渐渐停下,说明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惯性就会逐渐消失
C、运动着的小车速度逐渐减小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力是使物体速度改变的原因
8、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人只有在静止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才会落在车厢内原来的位置
B、人在沿直线匀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C、人在沿直线加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D、人在沿直线减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9、在下列情况下,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是……………………………..( )
A、雨滴在空中匀速下落 B、汽车以大小不变的速度转弯
C、铅球被推出后的运动 D、飞机降落在跑道上所做的减速运动
            
            
               
            
  • 493432.html (32.2 KB, 下载次数: 40)
  • 4934-132.html (33.05 KB, 下载次数: 39)
  • 下一页
  • 末页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2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078
    发表于 2016-8-4 09: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10、从加速上升的气球上落下一个物体,在物体刚离开气球的瞬间,正确的说法是
    A、物体立即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
    B、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C、物体的速度为0,但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D、物体具有向上的速度和向下的加速度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掷出的铅球速度不大,所以其惯性很小,可以用手去接
    B、用力打出的乒乓球速度很大,其惯性很大,不能用手去接
    C、相同的两辆车,速度大的比速度小的难以停下来,是因为速度大的车惯性大
    D、刹车后汽车能继续滑行,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
    12、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前进,在密封的没有空气流动的车厢内点燃一支香烟。车上乘客看到香烟所冒出来的烟的运动情况应是………………………..( )
    A、一边上升,一边向前飘 B、一边上升,一边向后飘
    C、只是上升,不向任何一边飘 D、无法确定
    13、有人设想,乘坐气球飘在高空,由于地球的自转,一昼夜就能周游世界.请你评价一下,这个设想可行吗?
    14、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以下事实
    (1)电动机的底座一般很重
    (2)给整栋楼房搬家已成为现实,在移动楼房时需要多台牵引车,而且一天只能移动很小一段距离。
    15、某同学遇到一个难题:如图所示,要求不直接用手接触塑料板和鸡蛋,手头只有一个木棒,利用本节所学的知识,将鸡蛋放入水中。请你帮助该同学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参考答案
    1、A
    2、BD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在理想情况下的运动规律,反映的是物体在不受外力情况下所遵循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所以A是错误的.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惯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则反映的是物体在一定情况下的运动规律,所以C错误.由牛顿第一定律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但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则必须有力的作用.
    3、CD解析:物体不受任何力的状态是不存在的,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的合力一定为零,可能是两个力,也可能是多个力.
    4、D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其内在因素即质量有关,与受力与否及运动状态无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静止物体的惯性是保持静止,匀速运动的物体的惯性是保持其速度不变.当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只要其质量不变,其惯性大小不发生变化.
    5、D
    6、D
    7、CD 解析:原来静止的物体,只有在受到力的作用后才会运动起来,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用踏自行车,自行车就会渐渐停下来,是由于受到阻力作用。自行车的质量不变,惯性不变。
    8、C 解析:人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由于惯性,跳起时具有与车厢相同的速度。所以当人在静止的或沿直线匀速前进的车厢内跳起后,均将落在车厢内原来的位置;而在沿直线加速前进的车厢内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在沿直线减速前进的车厢内,将落在起跳点的前方。
    9、BCD
    10、D
    11、D 解析:因为惯性大小仅有质量决定,铅球的质量较大,其惯性较大,尽管速度不大,但它的运动状态难以改变,故不能用手去接;而乒乓球的质量较小,运动状态容易改变,尽管它的速度很大,也可以用手去接,所以A、B选项错误;对于C项,相同的两辆车惯性相同,要让速度大的车停下来,其运动时间较长,因此较难停下,故C错误;而刹车后的汽车由于具有惯性,仍会向前滑行一段,因阻力作用而最终停下来,故D正确。
    12、C 解析:冒出的烟由于惯性,具有与火车相同的速度,故车上的乘客看到的烟只向上升
    13、解析:因为地球上的一切物体(包括地球周围的大气)都随着地球一起在自转,气球升空后,由于惯性,它仍保持原来的自转速度.当忽略其他与地球有相对运动(如风)的作用产生的影响时,升空的气球与它下方的地面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不可能使它相对地球绕行一周的.
    14、解析:(1)为了增大质量,增大惯性,尽量减小电动机的振动或避免意外的碰撞而移动。(2)整栋楼房质量很大,惯性很大,在牵引力作用下不易改变其运动状态产生的加速度较小,事实上为了保证整栋楼平稳移动,加速度不可较大。
    15、该同学可以用木棒猛击塑料板,使塑料板飞出,而鸡蛋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就能使鸡蛋落入杯中,而避免手直接接触鸡蛋和塑料板。
    以上就是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的2016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牛顿第一定律》课后练习题答案,希望我们能够在练习中巩固学习的知识,从而在考试中取的好的成绩。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5-18 20:35 , Processed in 0.067386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